偈頌八十七首 其七十六
老來無日不思閑
深隱西湖第一山
無奈退庵賢制置
遠移公帖入松關
老來無日不思閑
深隱西湖第一山
無奈退庵賢制置
遠移公帖入松關
年紀大了沒有一天不想著清閑,深深隱居在西湖的第一座名山。無奈退庵這位賢能的制置使,從遠處送來公文進入松關。
退庵:可能為制置使的別號或雅稱。
制置:即制置使,宋代官職名,多負責軍事或地方軍政事務。
公帖:官方文書、公文。
松關:松樹環繞的關隘或隱居之地,此處指詩人隱居處。
此詩或作于詩人晚年隱居西湖期間。當時詩人一心向往清閑生活,卻因退庵制置使的公文相邀,打破了隱居的平靜,故借此詩抒發被世事牽絆的無奈。具體創作時間及詩人背景需結合《偈頌八十七首》整體創作脈絡進一步考證,推測為宋代僧人或文人所作。
全詩以簡潔語言刻畫晚年隱居之愿與現實牽絆的矛盾,前兩句直述歸隱心跡,后兩句轉折寫公務相擾,凸顯詩人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及對俗務的無奈,情感真實自然,具有平凡中的共鳴感。
去年離別雁初歸,
今夜裁縫螢已飛。
征客近來音信斷,
不知何處寄寒衣。
聞道成都酒,無錢亦可求。
不知將幾斗,銷得此來愁。
漢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須薄命妾,辛苦事和親。
掩淚辭丹鳳,銜悲向白龍。單于浪驚喜,無復舊時容。
胡地無花草,春來不似春。自然衣帶緩,非是為腰身。
君不見溫家玉鏡臺,提攜抱握九重來。
君不見相如綠綺琴,一撫一拍鳳凰音。
人生意氣須及早,莫負當年行樂心。
荊王奏曲楚妃嘆,當春對酒不須疑,視日相看能幾時。
春風吹盡燕初至,人生翻覆何常定,誰保容顏無是非。
蕩子戍遼東,連年信不通。
塵生錦步障,花送玉屏風。
只怨紅顏改,寧辭玉簟空。
系書春雁足,早晚到云中。
擢擢當軒竹,
青青重歲寒。
心貞徒見賞,
籜小未成竿。
普天皆滅焰,
匝地盡藏煙。
不知何處火,
來就客心然。
零落嗟殘命,蕭條托勝因。
方燒三界火,遽洗六情塵。
隔嶺天花發,凌空月殿新。
誰令鄉國夢,終此學分身。
亭亭嶧陽樹,落落千萬尋。獨抱出云節,孤生不作林。
影搖綠波水,彩絢丹霞岑。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
匠者果留盼,雕斫為雅琴。文以楚山玉,錯以昆吾金。
虬鳳吐奇狀,商征含清音。清音雅調感君子,馬卿臺上應蕪沒,阮籍帷前空已矣。
山情水意君不知,隴水悲風已嗚咽,離鶤別鶴更凄清。
將軍塞外多奇操,自言幽隱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
誰能一奏和天地,歲歲汾川事簫鼓,朝朝伊水聽笙簧。
窈窕樓臺臨上路,猶憐雅歌淡無味,淥水白云誰相貴。
還將逸詞賞幽心,愿持東武宮商韻,長奉南熏億萬年。
春雪滿空來,
觸處似花開。
不知園里樹,
若個是真梅。
歲去紅顏盡,愁來白發新。
今朝開鏡匣,疑是別逢人。
上有堯兮下有由,
眠松陽兮漱潁流。
其貌古,其心幽,
漢主召子陵,歸宿洛陽殿。
客星今安在,隱跡猶可見。
水石空潺湲,松篁尚蔥蒨。
岸深翠陰合,川回白云遍。
幽徑滋蕪沒,荒祠冪霜霰。
垂釣想遺芳,掇蘋羞野薦。
高風激終古,語理忘榮賤。
方驗道可尊,山林情不變。
小年弄文墨,不識戎旅難。
一朝事鞞鼓,策馬度涂山。
涂山橫地軸,萬里留荒服。
悠悠正旆遠,騑驂一何速。
流月揮金戈,驚風折寒木。
行聞漢飛將,還向皋蘭宿。
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
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
爛熳惟愁曉,周游不問家。
更逢清管發,處處落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