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云河驛
路照寒星出
人家盡枕河
水田歸雁下
煙草暗蟲多
屋矮藏鐙火
籬殘補蔦蘿
勞勞遠行者
數問夜如何
路照寒星出
人家盡枕河
水田歸雁下
煙草暗蟲多
屋矮藏鐙火
籬殘補蔦蘿
勞勞遠行者
數問夜如何
道路被寒星照亮,我緩緩行出;家家戶戶都緊挨著河流。水田里歸雁翩然落下,煙霧籠罩的草叢中暗蟲聲聲。低矮的屋舍里藏著燈火,殘敗的籬笆用蔦蘿補綴。辛勞的遠行者啊,多次詢問此刻夜色多深。
枕河:房屋臨河而建,如同枕在河邊。
煙草:被夜霧籠罩的草叢。
蔦蘿:一種攀援草本植物,常用來裝飾籬笆。
勞勞:辛勞、忙碌的樣子。
數問:多次詢問
詩中描繪晚至驛站途中的見聞,推測為詩人旅途夜宿時所作。通過'遠行者''數問夜如何'等語,可見其行色匆匆,反映清代文人或商旅長途跋涉的生活場景。
全詩以'晚至'為線索,由遠及近描繪途中所見鄉村夜景,既寫自然之靜(寒星、歸雁),又寫人間之暖(補籬、燈火),于平實中見旅途況味,展現清代紀行詩質樸真切的特點。
鵝笙鳳管寫潺湲,豹尾熊幡簇滿山。疑是茅君兄弟別,未分天上與人間。
漢苑翱翔日,豪吟興渺漫。月憐停酒問,花記倚闌看。世事風翻葉,年華水下灘。多情空復舊,回首翠屏寒。
雨過汀沙失舊痕,春寒鸚鵡悶無言。楊花春水成萍葉,蹤跡猶難到故園。依稀舊館綠楊舟,不見群鷗見水流。白發青燈孤負盡,至今猶自替人愁。
亭前空凝佇,渺然昧前因。黃葉堆院落,綠觴沉水濱。坦腹人不在,高抱誰與陳?休嗟乖時運,長念造化均。隔雨香凜洌,臘梅催歲新。
世人畏世險,談險而指咋。死生貴得所,豈在坦與阨。烈婦覷深澗,不異處華簀。肌骸愿如粉,真成屑瓊璧。瓦全居繡幃,何殊叢刃鏑。想當飛身時,天帝為之格。天帝為之格,人誰不痛衋。
江上中秋月,天邊白發翁。一輪還自滿,千里共誰同。擾擾干戈后,棲棲羈旅中。持杯那復問,一釂百分空。
薊門暫脫老萊衣,望入吳山煙樹微。天外不愁歸路遠,客邊未忍與親違。風清古道嘶征馬,酒勸長亭對夕暉。聚散有期君自卜,幾時還復到京畿。
竹風吹動草根塵,熠熠高低自照身。每夜囊盛光到曉,書齋送與少燈人。
連連春雨幾黃昏,溪岸人家水近門。借問人家水曾落,竹林枝上看風痕。
楊待韶,塑得好。弄泥弄水,何曾養浩。休廝哄、休乞詩詞,好留心向道。細研窮,得尋討。凈里清中,自通玄奧。氣神精、無漏丹成,跨云歸蓬島。
九溪十八澗邊游,風景蕭疏接素秋。野草怕人愁有剩,尚馀翠色映雙眸。
浴丹仙已遠,甃冷蘚痕鮮。斷綆無人汲,空遺浸月泉。
病耄猶知發出狂,臥嗔惡少強移床。丈夫死義無悲淚,市上傍觀為兩行。
灤河上游陜,涓涓僅如帶。偏嶺下橫渡,復繞行都外。頗聞會眾潦,既遠勢滂沛。雖為禹貢道,獨與東海會。乃知能自致,天壤無廣大。
澄潭見底數鯈魚,松籟沉沉樂出虛?;厥咨袂鍖m去路,大勞山色迓肩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