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觀燈應制
元夕春回不夜天,鰲峰高聳御筵前。
瓊花滿綴蓬壺樹,玉蕊平開太華蓮。
萬井笙歌來錦繡,五云樓閣儼神仙。
小臣何幸蒙恩賜,恭祝皇圖億萬年。
元夕春回不夜天,鰲峰高聳御筵前。
瓊花滿綴蓬壺樹,玉蕊平開太華蓮。
萬井笙歌來錦繡,五云樓閣儼神仙。
小臣何幸蒙恩賜,恭祝皇圖億萬年。
元宵佳節春天回歸,夜晚如白晝般明亮。鰲峰高高聳立在皇帝御宴之前。如瓊花般的燈火掛滿了像蓬萊仙島樹木一樣的燈架,如玉蕊般的花燈像太華山盛開的蓮花。千家萬戶的笙歌伴隨著錦繡般的熱鬧場景傳來,五彩祥云繚繞的樓閣宛如神仙居所。我這小臣多么幸運能蒙受皇上恩賜,恭敬地祝愿皇上的帝業綿延億萬年。
元夕: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不夜天:指元宵節夜晚燈火輝煌,如同白晝。
鰲峰:古代元宵節用彩燈堆疊成鰲山的形狀。
御筵:皇帝的宴會。
瓊花:比喻精美的花燈。
蓬壺:即蓬萊,傳說中的仙山。
玉蕊:潔白的花蕊,這里指花燈。
太華:即華山。
萬井:指眾多人家。
五云:五色瑞云,象征吉祥。
小臣:臣子對自己的謙稱。
皇圖:指皇帝的帝業。
此詩為應制詩,應是在元宵節時,皇帝舉行盛大宴會觀燈,詩人奉命而作。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繁榮時期,元宵節是重要節日,皇家會舉辦大型慶祝活動,詩人借此表達對皇帝的歌頌和祝福。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家元宵節的盛大慶典,表達對皇帝的感恩與祝福。其特點是語言華麗、意境優美,具有典型的應制詩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皇家的奢華生活和社會的繁榮景象。
長洲宮中花月輝,彩云夜傍瓊樓飛。吳姬娉婷白苧衣,揚蘭拂蕙春風歸。花籌傳觴注紅玉,月鏡當筵掩明燭。低環按節宮調促,嫣然一轉亂心曲。夜長酒多歡未足,驚烏啼向東苑樹。星河闌干正當戶,明眸皓齒歌白苧。蛾眉嬋娟花月妒,含情奉君君莫顧。云中璧月易盈虧,葉底秾華多盛衰。愿為寶階千歲石,長近君王雙履綦。
誰將水墨寫橫披,竹石荊蘭也自宜。記得湘潭秋雨后,清香猶帶楚臣悲。
石田佳處阜陽亭,幾度清游到玉瓶。金井夜涼初葉下,石門云盡數峰青。林間掃榻同僧定,洞里鳴琴共鶴聽。正好歡攜仍又別,不堪愁思晚冥冥。
百道思君似轉輪,適成邂逅此堪親。層云隔面昏黃色,雪意盈盈佇玉人。
大名終不滅,墮淚此山碑。后進才非乏,風流爾足師。古堂陰漢水,新路改城池。回首隆中接,秋云兩處垂。
旄頭欃槍銳沖擊,殺氣隆隆半天黑。千家悲哀萬家哭,唐鄧征魂招不得。北斗移杓向西指,八月風高塞塵起。大軍忠義赴襄陽,飛鳥潛魚未知死。黔黎殷憂痛無策,愿得空中降韓白。嗚呼何代無奇才,世間未有黃金臺。太宗造唐刬隋亂,仁義結民過炎漢。胡雛負恩逆天紀,忠義回天四方起。嗟哉主將失紀律,百萬秦人半為鬼。浮云改變異今古,不謂前車眼中睹。嘗時潼關說歌舒,今日襄陽說皇甫。先生文章擅經緯,戰法淵源如孔子。當時蜒獠沸溪洞,一掃蠻風凈如水。胸中氣壓萬人將,億萬貔貅資饋餉。漢家火德接天統,秘計奇謀堪任相。愿公飛章告天子,敵疾如風走如鬼。商蚷馳河河可憑,精衛填海海可平。物情大忌不量力,立志亦復加專精。憶昨痛哭麗正門,白袍黑帽如游魂。中書堂留草茅疏,不賜誅戮光宗恩。暮年志氣恥彫喪,廣長陽中吊名將。愿持上方三寸鐵,細剖赤心告今上。今上聰明過堯湯,師王忠純如魏王。君上戮力殄仇虜,六月戈甲飛冰霜。泗州已復漢正朔,議飾寢廟修洛陽。草茅螻蟻百無用,山林豈復中原夢。敬須洗眼候河清,讀公浯水中興頌。
良夜沈沈人未眠,桐君橫膝叩朱弦。千山皓月和煙靜,一曲悲風對譜傳。故紙且教遮具眼,聲塵何礙污幽禪。元來底許真消息,不在弦邊與指邊。
城南湓瀆舊時居,粉閣猶存地一隅。狂物自罹三尺法,佳人兼送萬金軀。夕陽陵谷煙云變,寒食荊榛雨露濡。使者觀風無暇問,土中埋沒夜明珠。
望海移情惜舊群,在山遠志問誰分。且留谷鳥同幽樹,未許馀人共白云。
從來秋深時,蒼天如大道。孤鴻自往來,原陌青衣老。馀情與花蔓,荒骨皆腐槁。心頭朱砂色,已無一枝好。何堪收囊中,聊為持之寶?別久必不識,茫茫失里表。
騋皇千萬去無歸,博得麒麟作廄廝。一片獸心猶自在,建章殿下食其兒。牽馬胡兒共擁昭,同功同德不同驕。麒麟閣上塵埃面,羞見芬芳七葉貂。
云水三千里,江湖二十年。春風投海國,落日上吳船。木缽家家飯,蒲團處處禪。石橋元有路,只在暮鐘邊。
一別閩山三十年,重來相見兩依然。煩師錄示當時語,猶喜曹溪一派傳。
禁苑朝珂集,宮樓晝刻傳。云開黃道日,春麗紫薇天。進虎蠻如畫,儀鸞仗類仙。晨觀凈氛氣,即是偃兵年。
尋得伊人在水湄,移舟同載復同移。心隨湖草閑偏亂,愁似橫波遠不知。病起尚憐妝黛淺,情來頗覺笑顏遲。一樽且就新知樂,莫道明朝有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