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 題龔節孫仿橘圖
有蘭陵、寧馨年少,風前玉樹姚冶。縛茆樹柵東溪畔,正傍樊川水榭。誰圖畫。畫秋后、霜柑百顆高低亞。寒香噀射。擬楚頌名亭,追蹤坡老,此意盡瀟灑。
人間世,總是蝸牛傳舍。休矜文采儒雅。海田幾遍栽桑后,萬事虛舟飄瓦。蜀山下。有蘇子祠堂、老木曾連把。如今盡也。便結得亭成,他年志遂,后日誰憐者。
有蘭陵、寧馨年少,風前玉樹姚冶。縛茆樹柵東溪畔,正傍樊川水榭。誰圖畫。畫秋后、霜柑百顆高低亞。寒香噀射。擬楚頌名亭,追蹤坡老,此意盡瀟灑。
人間世,總是蝸牛傳舍。休矜文采儒雅。海田幾遍栽桑后,萬事虛舟飄瓦。蜀山下。有蘇子祠堂、老木曾連把。如今盡也。便結得亭成,他年志遂,后日誰憐者。
有那蘭陵地方美好出眾的少年,如風中玉樹般瀟灑美好。在東溪畔用茅草結廬、樹起柵欄,正好挨著樊川的水榭。是誰畫了這幅畫?畫的是秋后的景象,霜柑百顆高低錯落。寒香四射。打算像蘇軾寫《楚頌》命名亭子那樣,追隨蘇東坡的蹤跡,這心意十分瀟灑。人世間,不過是蝸牛短暫停留的旅舍。不要自夸文采儒雅。滄海桑田變遷多次后,萬事都如虛舟飄瓦般無常。蜀山下,曾有蘇子的祠堂,那里的老樹曾被人連手環抱。如今都已不復存在。就算建成了亭子,日后志向得以實現,又有誰會憐惜呢?
蘭陵:地名。
寧馨:晉宋時俗語,美好之意。
姚冶:同“妖冶”,艷麗。
縛茆:用茅草捆綁,指搭建茅屋。
樊川:地名。
噀射:噴射。
楚頌:蘇軾有《楚頌帖》,寫自己欲在陽羨種橘。
坡老:指蘇軾。
蝸牛傳舍:比喻人生短暫,如蝸牛在旅舍暫歇。
虛舟飄瓦:比喻事物的變化無常。
蘇子祠堂:指紀念蘇軾的祠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詞中可推測,當時社會或許經歷著一些變化,如同滄海桑田。作者看到龔節孫的仿橘圖,聯想到蘇軾的事跡,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對人生和世事的感慨。
這首詞主旨在于感慨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其特點是將眼前之景與歷史典故相結合,情感豐富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極其著名,但展現了詞人的文學素養和對人生的思考。
擬將唾手取封侯,世事那禁種種愁。未可搏他馮婦虎,終須享此景升牛。但知勿剪甘棠在,莫為難圖蔓草憂。自古貴人天所予,定教名字到金甌。
四月天光好,韶華麗景多。薔薇嬌欲滴,佳節正清和。
狂風吹衣酒力微,主人勸客更深卮。隔江呼漁不可見,目斷蒼茫自詠詩。五湖孤月空山夜,云水茫茫際清野。請君一訪大澤中,恐有羊裘釣漁者。
攜酒壕梁上,班荊野趣饒。鳥枝花自落,蛇蔓葉初□。□□□□水,靈山秋藥苗。年來深契闊,于此共逍遙。
平羌江上放孤舟,想見峨眉影素秋。正是謫仙吟自好,那因相伴下渝洲。春日曾同聽棹謳,青楊白舫共夷猶。秋來依舊峨眉月,獨羨綸巾照白鷗。
使君子百姓,請雨不旋復。守田意飽滿,高壁掛龍骨。
翠羽紅襟鏤彩云,雙飛常笑白鷗群。誰憐化作彫金質,從倩沈檀十里聞。
碧洞瑤壇凌紫清,真文縹緲斗邊明。何人夜半驂黃鶴,吹落云中玉佩聲。
高堰凌通術,飛梁架急湍。形疑螮蝀合,勢似螭龍蟠。跨去黿無力,鞭來石有瘢。斜陽溪水畔,清影倒闌干。迤邐東山路,橋成壓古堤。星文連粉堞,虹影入清溪。策駟曾題柱,觀魚或杖藜。濟川君自裕,利涉遍群黎。
秋雨晚初霽,欲送千里目。攬茲一峰翠,秀色淡秋菊。奇石疊崩崖,歸云臥巖腹。登頓歷易盡,穿林下平麓。靄靄謝公園,閑門枕山足。清暉拂衣袖,歷亂森喬木。溪堂雜菱荇,沙嶼散鳧鵠。圍棋曾幾時,已動西州哭。因悲平津邸,世事變涼燠。三詠華屋詩,徘徊倚修竹。
盧仝家貧無長物,一婢一奴屋數間。先生之貧異于是,破灶頹墮寒無煙。途窮厭見俗眼白,餓死不食嗟來食。驕兒不襪腳凍皴,老妻無食面黧黑。一間茅屋四壁空,雨淋日炙號長風。蟏蛸入戶蒼鼠立,夜寒僵臥牛衣中。屯蹶否塞貧且病,憂思感憤明其衷。險語突兀泣神鬼,奇氣磊落撐蒼穹。豪家婢仆何昌豐,睢盱俳笑老禿翁。白日晦昧吾道窮,此輩何足填心胸。喘月之牛負涂豕,紛紛輕薄應如此。君不見季次原憲留清名,斯人今日常不死。
建安酒薄客愁濃,除卻哦詩事事慵。不許今年頭不白,城樓殘角寺樓鐘。
明凈如妝說郭熙,尚書能畫客能詩。秋風吹上鵝溪絹,剛是淮南木落時。
呼得蒼頭數橐金,旋沽村酒過墻陰。焦琴不鼓知音斷,凍筆頻呵作意吟。擾擾漫天空眩目,看看出日為寒心。憑君試向江邊問,又漲晴波幾尺深。
三間參佐廨,昔也處先公。矮屋兒無嘆,翁生矮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