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四十八首 其三
俱胝鈍置老天龍,
利刃單提勘小童。
巨靈抬手無多子,
分破華山千萬重。
俱胝鈍置老天龍,
利刃單提勘小童。
巨靈抬手無多子,
分破華山千萬重。
俱胝和尚看似愚笨地對待天龍和尚,卻能像手持利刃般去勘驗小童。就像巨靈神抬手那么輕松,就將華山分開成千萬重。
俱胝:指俱胝和尚,禪宗大德。
鈍置:有看似愚笨對待之意。
老天龍:指天龍和尚。
利刃單提:比喻以敏銳的智慧和手段去勘驗。
巨靈:神話中劈開華山的神。
無多子:表示不費多大力氣。
這首詩是禪宗頌古之作,頌古是用韻文形式闡釋古代禪宗祖師的言行機緣。創作時間較難確切考證,當時禪宗發展興盛,禪僧們通過頌古來表達對祖師禪機的理解和感悟。
此詩主旨是贊頌俱胝和尚的智慧和禪機。特點是以神話比喻禪宗行為,生動形象地傳達禪理。在禪宗文學史上,是頌古這一文學體裁的體現,有助于后人理解禪宗公案和禪法。
愁無語。黃昏庭院黃梅雨。黃梅雨。新愁一寸,舊愁千縷。杜鵑叫斷空山苦。相思欲計人何許。一重云斷,一重山阻。
輕重云陰漏日華,忽開晴碧燦朝霞。一痕水氣凝香篆,無數花光暈淺紗。正是小兒重見母,恰疑瘴海乍還家。近山翻幸添茶水,相約分煎火后茶。
輕寒輕暖費天勻。調惜玉兒身。畫簾盡日飄絲雨,坐鶯邊有個愁人。不月園林縞夜,無風門巷紅春。凝思那處正湔裙。欲見更何因。小唇秀靨今還在,奈東廂燕傷神。管甚非花非霧,和他如夢如塵。
好書飛墮前,客有記衰賤。蜀道六十舍,汗牛煩軺傳。端如枵腹人,品列睨嘉薦。常伯古賢風,凜凜眼中見。
應緣分影來池月,游世無心出岫云。適意歸來尖屋底,蔬畦還與力鋤勤。
奈何許。天下人何限。慊慊只為汝。
春賽人多向岳宮,紛紛雞鞠是秦風。樓中白帝箏琶繞,妓女邊妝隊隊同。
塵海微茫盡轉蓬,人生何事苦匆匆。獨憐無限參商地,都在幾番煙雨中。樹隱樓臺吟望遠,山圍村郭往來通。清時且作偷閒計,萬事悠悠付化工。
漱玉亭邊百尺橋,游人平步玉虹腰。憑欄下瞰清淵底,秋水無塵浸碧霄。
避此真難索,方忻地有門。相將依止水,乏識痛冤魂。銜石寧填恨,號天欲叫閽。來生須早慧,好補爾親恩。
舊愛張廷尉,今知鄭廣文。高情疏法網,麗藻播詞芬。臺省爾何戀,交情殊有聞。南樓望明月,一倍惜離群。
全齊開故國,清廟饗元功。德業真無忝,勛名但未充。邊防推信惠,社稷倚勤忠。不作司徒貴,何慚鄭武公。風俗非平昔,賢豪棄此時。新阡長宿草,行路拜豐碑。惠術遐方記,嘉猷信史知。悲涼哭墳客,不為受恩私。
登高遙望長安日,此地人呼小北京。貧苦正憐村落破,冱寒真比帝王城。桑麻不敵三冬雪,征戍尤勤四海兵。寄語道旁星使客,肯將民隱達承明。
為訪蓮花漏,因成玉版居。攢峰開步障,古木架精廬。將客青霞上,論文紫月馀。一端蕭散意,猶作換鵝書。
初日輕舟發,高秋訪友行。云沙低石浦,風露滿山城。物外看豪俊,尊前憶老成。菊花應共把,還得慰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