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
饑來驅我去何之,
束擔垂行卻住時。
幼女亦知離別感,
挽衣端欲問歸期。
饑來驅我去何之,
束擔垂行卻住時。
幼女亦知離別感,
挽衣端欲問歸期。
饑餓驅使我離開家,卻不知該往何處去,捆好擔子,剛要出發又猶豫停下。小女兒也懂得離別的傷感,拉著我的衣服,正想問我什么時候回來。
何之:到哪里去。
束擔:捆扎行李擔子。
垂行:將要出發。
卻住:又停下。
挽衣:拉著衣服。
端欲:正想要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生活陷入困境,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謀生。在饑寒交迫下,無奈離家另尋出路,而此時家中幼女的不舍更添其內心的痛苦。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生活困境下的離別之愁。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生活小事入詩,生動感人。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情感的真實表達。
日難具兩粥,有弟羈天南。我今頗豐腴,有時味不甘。喪心莫此甚,高語寧勿慚。躬行未有得,圣語良非謙。
日多色愈正,春和天與香。提攜一樽酒,問訊滿園芳。嗣歲詩多思,懷人心甚長。更須多秉燭,玉立勝紅妝。
玉案塵生,金爐香燼,羅幕含愁。問簾外桃花,昨宵開未,堂前燕子,近日來否。風景依然,伊人不見,如許春光未肯留。凝眸看,看游絲不定,野馬空浮。有時獨上西樓,奈乍暖還寒不自由。聽枝上黃鶯,驚回夢去,林間杜宇,喚出歸休。芳草相思,垂柳惹恨,欲語人前又自羞。羞何事,為能言鸚鵡,偏在前頭。
蕭然上方境,人稀知地僻。中峰路難辨,丹山云仍積。徒聞古仙人,石上馀足跡。
乾坤為室月為燈,今夕先生眼倍青。笑盡筌蹄聊把手,不知何處是中庭。
城闕千棺瘞此斜,古堆新穴滿平畬。春叢亂哭鰥寡鳥,雨樹雜開啼笑花。散骨已枯苔作肉,癡魂猶認土為家。何人薄暮焚錢去,風卷殘灰滿柏丫。
清風習習晚香微,坐使詩人賦采菲。想見溫泉初濯玉,侍兒嬌擁太真妃。
樽俎折沖賢甲胄,衣裳定伯勝兵車。先生學譜河汾嫡,禮樂須還貞觀初。
阿龍富天機,瑣玩皆精致。茹苦有至甘,淡處能得意。奈何醲春懷,酷入冰雪氣。區區不汝容,何與蒼天事。
留連紅紫計無從,晚惜芬芳萬卉空。枕上幾回清夢斷,風前政可碧紗籠。春隨夜雨但三嘆,韻入香醪尚一中。長有花開消息在,不應鳴鼓便相攻。
十載他鄉,煙塵靄靄迷吳楚。白云深處,欲去渾無路。歲歲蒪鱸,幾度牽離緒。清如許,故園風味,也憶勞人否。
藏拙堂深不浪開,夜光容我卷書來。梅花傲雪初無語,斗柄催春忽自回。
君不見蓬萊仙人五云深,興來忽起塵寰心。手拈造化作一劇,世上瓦礫皆黃金。又不見珠宮靈娥睡新起,賽吃云漿賭骰子。驀然發笑成電光,不料陰陽噓頰齒。道人文章亦如斯,落筆心手不相知。豈如曲士拾蠹紙,堯桀滿腹堆群疑。愿君閉口毗耶室,竺貝孔韋皆長物。著鞭捷出靈運前,莫斗生天斗成佛。
千載河汾兩夫子,一家洙泗幾生徒。升堂房社俱先達,還許程元后至無。
周官重司樂,典教專成均。如何千載下,實去惟名存。之子負遠志,被褐徂冬春。低徊不自衒,保此席上珍。小試特豪末,食祿同庶人。幸與駿奔齒,位卑號仍尊。既殊仕伶官,況及游圣門。金石方在耳,頌聲未崩淪。聞風茍有作,薄俗斯還淳。嗟予領胄子,四術空遺文。鏗鏘尚莫辨,論說將何云。臨分用自愧,贈言聊具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