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經 二首 江上晚歸
璧月寒生暈,銀河凍欲冰。穩坐藍輿酒半醒。登。漁舟紅蓼汀。樵樓暝。冬冬初起更。
窗紙風偏透,衾裯冷不勝。欹枕挑燈詩又成。聽。更鼓最無憑。同云暝。檐花滴到明。
璧月寒生暈,銀河凍欲冰。穩坐藍輿酒半醒。登。漁舟紅蓼汀。樵樓暝。冬冬初起更。
窗紙風偏透,衾裯冷不勝。欹枕挑燈詩又成。聽。更鼓最無憑。同云暝。檐花滴到明。
明月散發著清冷的光暈,銀河仿佛被凍結。我穩穩坐在竹轎里,酒意半醒。登上岸,看到漁舟停在長著紅蓼的水邊。樵樓上夜色已深,咚咚的更鼓聲剛剛響起。窗戶紙擋不住寒風,被子冷得讓人難以忍受。我斜靠著枕頭挑亮燈又作好了一首詩。聽著,更鼓最是沒準。陰云密布天色已暗,屋檐的水滴一直滴到天明。
璧月:如璧之月,指月圓。暈:指月亮周圍的光圈。
藍輿:竹轎。
紅蓼汀:長著紅蓼的小洲。蓼,一種水草。
樵樓:即更樓,打更報時的樓。暝:天黑。
衾裯:被子和帳子,泛指臥具。不勝:受不了。
欹枕:斜靠著枕頭。
同云:即彤云,陰云。
檐花:屋檐下的滴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詞中描繪的冬夜景象和孤寂氛圍推測,可能是作者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夜晚,經歷了外出晚歸后,獨處時有感而發,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內心的孤寂與感慨。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孤寂落寞之情。其特點是通過細膩的環境描寫來烘托情感,語言自然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元曲在描繪日常生活和情感方面的特色。
叩罷孤舟獨沿溯,瘡痍淚下此潛蹤。茶林不解詩人意,日日樓前噪晚風。回凝杜墓渺無蹤,驅我唯馀振竹風。叵奈長風吹不去,空能推攢萬重峰。
朅來萬里蒼梧使,桂蠹明珠總未赍。北極宵衣金鑒展,西園秋宴玉繩低。相悲歲月淹詞賦,一別乾坤入鼓鼙。循吏故應君獨擅,野夫名姓豈堪齊。
印馬三屯去,期人五日旋。良宵嘉會阻,塞月好誰員。
瘴海棲遲十二秋,避兵長傍蓼花洲。無端一夜西風急,又報笳聲到市頭。
九衢三伏漲黃塵,病發蕭蕭掛葛巾。正好關門消永日,可堪曳履見時人。驚風梧葉常疑雨,窺戶薇花不是春。睡起北窗修茗供,月團香細石泉新。
客行悲早春,雪后風愈惡。睇視晨光搖,隱約明河落。天寒飛鳥稀,地曠來人卻。惟有村雞閑,聲聲達荒漠。
江山有約未應疏,浪自忙中白卻須。我昔屬官今屬我,子能略伴瘦藤無。談天渠外更誰先,聊復憐渠與酒錢。富貴不愁天不管,不應丘壑也關天。
洪荒一何遙,悠悠幾萬載。古跡竟茫然,古道復安在。巍巍唐帝尊,放勛薄四海。文明啟中天,倫典粲而藹。魯叟刪述勞,于茲立圣軌。寥落但陳編,撫事增嘆慨。
虎節魚符出漢朝,東方殺氣幾時銷。六千君子初辭粵,七十元戎擬渡遼。道遠旌旗凌曉霧,令嚴刁斗肅寒宵。莫歌雨雪傷行役,圣主憂勞待賜貂。
寂寂青樓大道邊,紛紛白雪綺窗前。池上鴛鴦不獨自,帳中蘇合還空然。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遼西水凍春應少,薊北鴻來路幾千。愿君關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時妍。蜘蛛作絲滿帳中,芳草結葉當行路。紅臉脈脈一生啼,黃鳥飛飛有時度。故人雖故昔經新,新人雖新復應故。
煙晴花發春菁蔥,鳥語蟲聲幽事同。看待筍根供飽飯,青鞋又過竹蘿中。
一片孤城萬仞山,愁看直北是長安。天空絕塞聞邊雁,日繞龍鱗識圣顏。嶺樹重遮千里目,玉山高并兩峰寒。武皇沒后巡游少,宮殿參差落照間。
悠悠草色醉離樽,送子東歸欲斷魂。洛社分攜孤劍去,潯陽耆舊幾家存。湓江浪白潮通海,楚地山青柳在門。若見別來相識問,風波此日不堪論。
北極關山闊,寒冬雨雪來。霧沈玄菟塞,風繞白龍堆。胡虜猶深入,征人且未回。遙思穆天子,黃竹有悲哀。
傲立南天嘯大潮,崩云卷雪合吹簫。柴門聞吠尋常事,識得文痞舊姓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