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杜鶻
山禽勸我不如歸,
知我西游有定期。
若使藜羹足供給,
衡門之樂肯輕辭。
山禽勸我不如歸,
知我西游有定期。
若使藜羹足供給,
衡門之樂肯輕辭。
山中的杜鵑鳥勸我不如歸去,它知道我西行有預定的歸期。如果粗茶淡飯能滿足生活所需,那隱居的樂趣怎會輕易放棄。
杜鶻:即杜鵑鳥,其叫聲似“不如歸去”。
藜羹: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常借指隱居生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當時處于西行途中,杜鵑鳥的啼鳴觸動了他的思鄉之情和對隱居生活的懷念。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歸鄉的渴望和對隱居生活的眷戀。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常見意象和質樸語言表達深刻情感,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細膩的內心世界。
南明千古秀,慶源久益新。
剡溪照人清,況復屈斯人。
摻袪不容留,椒觴思拜親。
他年風雪中,扁舟儻知津。
久矣懷歸曷月哉,冠纓吾欲濯吾埃。
天寒病馬尚遠放,日夕罷牛宜下來。
名家翰墨書還蠹,蓋世功名骨已苔。
孰與東籬訪黃菊,柴門終不為人開。
是間南極老人星,喬木修篁亦有情。
直向朱明為后殿,不隨黃落入秋聲。
兒孫袞袞看新出,兄弟團團得晚成。
笑閱世人心事短,卻從黃老問長生。
五年不泛浙西船,今日重來倍黯然。
葦席不重寒刺被,菱歌孤唱月搖川。
吚啞回櫓鳧鷗狎,來往輕帆風雨便。
點檢湖山固無恙,鸰原遺恨到黃泉。
南江舟檝飽經行,橋外人家最可人。
賸種寒杉映修竹,快沽村酒趁鮮鱗。
潮痕落草櫓聲動,日腳銜山涼意新。
酷愛老樟橫臥處,他時來此坐垂綸。
三年絕境興誰同,雞叫桑巔犬巷中。
但欲戶庭多暇日,不將鞭樸奏膚公。
相期霄漢摶風翮,每見燈花綴玉蟲。
此去逢人臺閣上,丁寧莫道止齋翁。
竹輿遶湖濱,宿露尚厭浥。徑到玉岑下,坐久客始集。
起穿靈石山,萬松介而立。梅天氣清潤,空翠行可挹。
古藤幾百年,枝蔓兩山及。見說春暮時,花紫光熠熠。
直疑老潛虬,初起夜來蟄。俯翫歲寒泉,齒冷不敢吸。
相將上龍泓,塵鞅謝羈馽。洞有靈獸居,臨深心岌岌。
魚游明鏡中,巨浪無三級。寒苔載水去,萬頃潤原隰。
蒙蒙山雨來,歸仆鳥飛急。野興殊未已,日昃不暇給。
沖泥上湖船,雨陣遽奔襲。飄風將急點,回旋驚四入。
中流益蕩兀,短蓬不當笠。停篙亦久之,怒勢不少戢。
我徒方嘯歌,弗為改豪習。但恥缾罍罄,莫問衣裳濕。
二子俱從宦,重親足自怡。
汝能行幼學,吾豈恨輕離。
平日自知己,真心更與誰。
臨文有遺忘,此是憶兒時。
澄江如練浄,新月似鐮磨。
老柳飄輕絮,良苗飐細波。
歌聲追古郢,詩價怯新羅。
到處還成醉,芳醪旨且多。
瀑泉奔放石坡陀,回首清游歲幾何。
腳力不如前日健,詩盟還喜故人多。
滕王閣上無韓子,還景樓中欠老坡。
不謂鄙言成宿讖,偶因晚涖得波波。
衡陽杰閣宵人記,淮右豐碑刺史書。
永已橋山藏劍佩,空余云漢照林廬。
河圖萬古陳東序,汗簡諸儒校石渠。
誰道幽深窮衲子,乞錢買石更崎嶇。
起看海日曉團團,更挹神燈照夜闌。
百萬杉松雙徑杳,三千樓閣五峰寒。
蟄龍何在渺難問,古井于今竟不眢。
但覓靈泉歸洗眼,誰能故把細書看。
眼前未見古龍湫,望望前山景自幽。
紅日一門千嶂曉,翠峰雙聳半空秋。
風高落木無邊下,氣勁閑云逐處收。
要識雁山真面目,直須霜后一來游。
處則有超蓮,出則將哦松。眉宇無一塵,出處皆雍容。
君看妙蓮華,本出污泥中。兩松痛埽溉,下有簿書叢。
污潔無二致,喧寂本亦同。于潛今畿邑,蜀道萬里通。
至今存古意,民風尚醇醲。一邑既當問,尤宜撫疲癃。
藍田文最高,后學仰韓公。彼言蓋有激,昧者但稱工。
成案漫不省,丞哉豈真聾。姜氏太岳后,夷門慕家風。
教子延名師,列碑多儒宗。宮庠既開荒,書種慶所鐘。
換桂雙枝秀,益見筆研功。后生日加勉,衣缽傳無窮。
君才有余刃,壯行氣方充。功名此椎輪,勁翮看摩空。
我歸幸同社,棋酒時相從。尊前不忍別,吟愁夕陽舂。
我家老揚州,五紀有遺蹤。向來耕織圖,為煩訪溪翁。
翁子看時輩,平生不妄賢。
獨于公有誄,惟恐世無傳。
他日須深刻,吾詩可附聯。
草黃松柏禿,名與石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