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橋
芙蓉城外漢津梁,費氏曾乘萬里航。
玉壘祥云開蜀道,錦江春色滿華陽。
賢豪遺跡千秋在,儒雅流芳百世香。
試問題橋云路客,何如衣錦早還鄉?
芙蓉城外漢津梁,費氏曾乘萬里航。
玉壘祥云開蜀道,錦江春色滿華陽。
賢豪遺跡千秋在,儒雅流芳百世香。
試問題橋云路客,何如衣錦早還鄉?
在芙蓉城的外面有漢代留下的橋梁,費祎曾乘坐船只航行萬里。玉壘山上的祥瑞云朵為蜀道帶來生機,錦江兩岸的春色鋪滿了華陽大地。賢才豪杰的遺跡歷經千秋依然留存,他們儒雅的風范流芳百世。試問那些在仕途上追求功名的人,哪比得上衣錦還鄉呢?
芙蓉城:指成都。
漢津梁:漢代的橋梁,這里指萬里橋。
費氏:指費祎,三國時蜀漢大臣,曾多次出使東吳。傳說他曾乘大船從萬里橋出發。
玉壘:山名,在四川灌縣西北。
華陽:古地區名,大致包括今四川東部、重慶及陜西漢中一帶。
題橋云路客:指司馬相如,他未發跡時曾在成都升仙橋題字‘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云路客指追求仕途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作者心境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作者可能身處成都,看到萬里橋這一古跡,聯想到歷史上的賢才豪杰,結合當時人們追求仕途的社會現象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萬里橋的歷史典故,表達對賢才的追思和對人生選擇的思考。其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突出,但也體現了古代文人對歷史文化的關注和對人生的感悟。
海上生飛樓,昭月照其周。游子褰裳衣,懷望江上舟。黃浦回復曲,結此中腸柔。斗宿何睇慕,所怨處無仇。搖洛孰華予,飄風滿芳洲。疏桐徒孤直,羈鴻倦遠游。遠游無重華,瑤圃巢鵂鹠。夷猶吾不返,絓結蹇誰留。
小庵深住亂峰西,古木逢春葉未齊。記得去年三月里,松花滿樹杜鵑啼。
萬里天風過此中,百蠻煙瘴埽除空。華陽白鹿徒多景,爭及光明一竅功。
碧山高陰岑,老樹立突兀。嵐光凝曉候,隱現蒼林密。空谷有佳人,胡寧欲行役。招提抱層巖,闌楯出虛迥。微微宿靄收,轉見蒼林靜。客子更何之,扶筇躡云磴。
落紅香散東風軟,靈巖絡翠苔紋淺。閑庭晝永日當空,花影團團移未轉。兩雞不識春意佳,棲遲也傍庭前花。父雞昂然氣雄壯,獨立峰顛發高唱。母雞喈喈領七雛,且行且逐鳴相呼。兩雛依依挾母腋,母力已勞兒自得。兩雛啾啾趨母前,有如嬌兒聽母言。兩雛唧唧隨母后,呼之不前不停口。一雛引首接母蟲,兒腹已飽母腹空。嗟爾愛雛乃如此,不知爾雛何報爾。錢翁摹此悅生意,我獨觀之暗流涕。劬勞難報慈母恩,漂泊江湖復何濟。展圖三嘆重摩挲,雞乎雞乎奈爾何!
雨過風林生夜清,坐邀明月正關情。漁童酒醒莫吹笛,要聽一江秋浪聲。水急灘高欲倒傾,來如萬鼓繞山鳴。奔流更借洞庭闊,飛浪朝宗壯此聲。
江上長思狎釣翁,此心難與昨心同。自承丘壑新恩重,已分煙霞舊隱空。龍變偶因資巨浪,鳥飛誰肯借高風。應憐死節無門效,永嘆潛懷似轉蓬。
冰壺銀作頂,餐具竹為盤。父老知蠻語,兒童睹漢官。
記取今年重九日,封川水驛掛帆過。秋風嶺外黃花少,暮雨尊前白發多。起接野僧談梵典,臥聽溪子和蠻歌。少游款段成何事,至竟男兒是伏波。
五石羊亭列祖筵,神君原是玉堂仙。飛花滿縣都無稅,別去何妨選大錢。
蕩舟芙蓉池,紅顏在池水。儂與芙蓉花,有何不相似。
洗盡繁華賦楚騷,秋風澹泊苦相遭。沈香亭北多佳趣,爭似柴桑栗里高?
近來海內寫竹石,集賢學士有李衎。吳興翰林公更神,大抵不令石作板。半幅蕭蕭煙霧枝,如卷中有千尺奇。洞穴常起鬼神疑,嵩華衡岱狎童兒。金溪處士清似鶴,攜此隨秋訪幽壑。我憶為公故僚吏,細撫遺書雙淚落。吁嗟翰林今世無,一筆猶可重江湖。鳴鳳之下出瑾瑜,高風況足勵頑夫。
誰挾北海超泰山,來擲龍源石壁間。老猿千歲驚且嘆,如此浩瀚吾不諳。長松萬丈淪波底,熊咆虎嘯愁移遷。潛流浸浸蝕地軸,狂魚躍水啖蒼天。三十年事嗟已往,我來渺渺平湖潭。居人堤上居已慣,出入棄車行平船。兒童旦夕狎清水,與人疏遠與魚安。二三子亦返童少,脫褲裸臂奔如顛。撲蹶如天墮隕石,蕩簸水府風吹煙。濺濺者浪戲吾骨,遠遠者島觀旁邊;舉手似可攫而至,窮劃力竭不能探。曾家古道古未有,小艇迎過百洄灣。攜壺置饌笑相語,臨水拂石排杯盤。日暮人散微雨作,湖風涼絕如可餐。水墨來染山與水,柔煙妖翠兩不堪。此樂那厭百回品,一年一至非頻繁。明年我欲更遠走,煙中惆悵藥姑寒。
行人秋早長安去,中夏分蓮不太忙。但有碧?傳別酒,任他紅里倚新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