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詠懷
不愿為鶯,何須似燕。也休派作鴛鴦伴。
空山松雪半生宜,蒲團夢影隨云便。
鶴舞閑庭,香飛畫卷。楞嚴讀罷桐陰轉。
蓮冠未解道人妝,羽衣新樣梨花片。
不愿為鶯,何須似燕。也休派作鴛鴦伴。
空山松雪半生宜,蒲團夢影隨云便。
鶴舞閑庭,香飛畫卷。楞嚴讀罷桐陰轉。
蓮冠未解道人妝,羽衣新樣梨花片。
不想成為黃鶯,也沒必要像燕子那樣。更不用被安排去做鴛鴦的伴侶。半生里最適宜在空寂的山中,伴著松間積雪,在蒲團上做夢,夢影隨云自在飄蕩。仙鶴在庭院悠閑起舞,香氣在畫卷上飄散。讀完《楞嚴經》,桐樹的陰影都已移動。頭上的蓮花冠還未摘下,身著的羽衣如同新綻的梨花片。
蒲團:用蒲草編織的圓形墊子,僧人、道士打坐和跪拜時用。
楞嚴:指《楞嚴經》,佛教經典。
蓮冠:道士所戴之冠,因其形似蓮花而得名。
羽衣:道士的服裝。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詞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經歷了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后,選擇隱居修行。當時社會或許充滿了紛擾和名利之爭,詩人為了尋求內心的寧靜和精神的解脫,寄情于山水和宗教,從而創作了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對閑適修行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意象清新、意境空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個人獨特的情感和追求,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精神世界的探索。
試問高齋底許,瓠瓜星舍明邊。椰大能容千古,壺中別有洞天。
初聞師子座,高下天花飛。何事楗椎響,悠然托缽歸。道高魔事嬈,心凈世緣微。卻顧生公石,雖頑知是非。
風閨晚翻靄,月殿夜凝明。愿君早流眄,無令春草生。
云氣漲湖亭,舊雨都遵新約。認取紫筠根上,有春痕留著。晚風溜過斷橋西,未把誰拋卻。喚起青荷同舞,是當時承諾。
三月偏多雨,今朝忽睹晴。落花千萬點,好鳥兩三聲。幽草沿階綠,赪霞入樹明。呼童攜酒去,聊作賞春行。
秋分寒露一齊收,八月中旬九月頭。禾好不過霜降節,年豐絕勝丙寅秋。多時飯白無云子,一夕粳香滿竹篝。垂老胼胝吾自分,獨憐難得耦耕儔。
世計妨吾懶,名山識面遲。峰巒新宿雨,花草入誰詩。梵宇三千界,泉聲十二時。何能脫塵鞅,邊澗弄晴漪。
君移棠樹民皆喜,我住東郊卻懶誇。拙性怕逢詩債主,病身愁見酒讎家。郢詞溫潤如絲雨,蜀紙鮮明似綺霞。況是已經仙手和,點頭空使角冠斜。
去年種竹長新篁,今歲穿渠過野塘。自喜軒窗無俗韻,亦知草木有真香。林間急雨生秋思,水面微風度晚涼。卻厭端居苦無事,憑欄閑理釣絲長。
兩瀑五十里,炎蒸雨雪霶。那知廬阜境,元只在吾鄉。
有友有友來界塘,溫其如玉白面方。步出西清日未午,握手談笑神揚揚。彗搖東壁館飛鵩,君身甫出鄒陽獄。嗟我生余行路難,何似當年同鬼錄。嗚呼五歌兮懷管鮑,落花紛紛滿庭草。
末俗誇輕薄,輕薄生有馀。驕意盤眼睫,貴骨滿頭顱。仲氏二千石,伯兄千戶侯。小弟頗妍好,出入嘗奉車。大母脩成君,女姊班婕妤。問我湯沐邑,鄠杜最上腴。問我無名錢,敕賜蜀山壚。從奴衣火浣,下客躡真珠。丸金彈飛鳥,椎鐵擊珊瑚。揮霍和氏璧,蹀躞大宛駒。臂鷹出長楸,斗雞絕九衢。帟油雨擊鞠,席綺寒摴蒲。調笑采桑婦,闌入酒家胡。腰間雌雄劍,雙雙玉轆轤。一日不出匣,中夜自嗚謼。破壁藏翁伯,罵坐輕灌夫。七貴為低眉,將相薄不圖。不禮關都尉,可怕執金吾。道逢談天者,復矜意氣殊。千秋若指掌,九州不足居。一言無騷雅,只字奪典謨。李耳老禿翁,仲尼亦豎儒。謦欬細旃表,立可成唐虞。飛書招越裳,挾箠鞭匈奴。寧必卿曹子,飲啖類屠沽。相睨不相下,異路請各趨。擾擾兩蜉蝣,自貴亦自愚。寧知青門土,賢豪始同途。
正挑燈、共聽檐雨,問誰催動行色。風前千點離亭恨,惟有落梅知得。王謝宅。記前度斜陽,燕子曾相識。花香露舄。無計強追隨,陽關聲斷,回首暮云隔。文章貫,合上薇垣梧掖。征鞍底事江北。青衫莫對韓彭著,還是玉麟佳客。須記憶。有衿佩鏘鏘,正愿依重席。荼未折。次第牡丹開,一樽留待,相與醉寒食。候蛩探暝,書雁寄寒,西風暗剪綃織。報道鳳城催鑰,笙歌散無跡。冰輪駕,天緯逼。漸款引、素娥游歷。夜妝靚,獨展菱花,淡絢秋色。人在涌金樓,漏迥繩低,光重袖香滴。笑語又驚棲鵲,南飛傍林闃。孤山影,波共碧。向此際、隱逋如識。夢仙游,倚遍霓裳,何處聞笛。
園菜初抽甲,林花正綴須。尋芳引藜杖,得句付奚奴。是處馀三徑,何天問五湖。仍聞歌楚調,真自托狂夫。
平日豐城舊,新年感慨多。于君來往熟,奈此別離何。柳色迷官驛,鶯聲傍御河。旗亭芳酒散,不忍對驪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