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生奉親之松江
玉壺沽美酒,江上送君行。
竹塢今朝別,松門幾日程。
三神瞻日近,五兩逐風輕。
戲綵馀清暇,緘書慰別情。
玉壺沽美酒,江上送君行。
竹塢今朝別,松門幾日程。
三神瞻日近,五兩逐風輕。
戲綵馀清暇,緘書慰別情。
用玉壺買了美酒,在江上送你遠行。今天在竹塢分別,到松門還需幾日行程。能近觀三神山的太陽,船帆在風中輕快前行。你侍奉雙親之余有閑暇,記得寫信慰藉這離別之情。
玉壺:玉制的壺,這里指精美的酒器。
竹塢:生長竹子的山塢。
松門:地名。
三神: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
五兩:古代的測風器,用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而成。
戲綵:指老萊子戲彩娛親,后以“戲彩”為孝養父母之典。
緘書:寫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詩人送王生回家侍奉雙親前往松江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與王生情誼深厚,故寫下此詩表達送別與祝福。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送別時的不舍,又有對友人的美好期許。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送別時的情感表達。
嬌歌急管送春輝,春色薰人上錦衣。花壓玉山人盡醉,云隨金勒馬如飛。鱸魚江上詩情遠,燕子樓中客夢微。此去不須成悵望,桑弧蓬矢愿無違。
山深多樹木,百里人民稀。時有四五家,茅茨隔山陂。沙田不可耕,何以禦歲饑。門前數畝園,秪收蓬與藜。平明出汲澗,薄暮始得炊。童稚那敢出,但畏逢虎羆。草黃納晚禾,桑綠催官絲。嗟爾遠方人,辛苦誰具知。
赤日黃塵厭垢紛,竹林深處寄幽欣。如聽嵩雒風前笛,似看瀟湘雨后云。園鹿知時新解角,池魚得意自成群。悠然一笑誰能識,坐勝天魔百萬軍。世俗元非不汝忘,汝歸安取醉為鄉。藥苗野蔌山家味,柏子松房道室香。一卷隱書為日課,數聲啼鳥謝年光。客來莫笑茆茨陋,占盡炎天一味涼。
金風雖零露,園林尚蔥蔚。以我過從數,諒子羈懷慰。窗隙掛蟏蛸,墻隈啼絡緯。中坐有馀清,茶煙鼎初沸。
一橈劈口虛空破,三點驢頭覆卻船。父子至今俱不了,江湖波浪錯流傳。
正春晴,畫鼓天街無數。玉河橋,杏花盡吐,八旗人至如雨。更通城、紫駝細犢,逐盤頭、蠕蠕公主。錦剪圓襟,珠圍纖袖,漢嬌蕃艷,對傾駧乳。御渠畔、暖風飄柳,一一作香絮。施貂帳,三弦四板,學唱金縷。又三里,豐臺芍藥,玉鞭鞭馬爭去。插雙雙、翠翎年少,并向啼鶯最多處。柘彈穿林,花氈鋪地,壚頭都解女真語。恨斜日、上林煙瞑,蒼翠欲迷路。牛羊氣、吹滿鳳城,總作香土。
清明已過冷無那,野桃始華杏未破。?題故以草得名,吹綠東風盡飄簸。禪宮因山切云上,梵響出林與泉和。鐵扃石窟經全藏,薪火綿連僧一個。壁中尚書井底史,愿力吾儒孰與大?法華椎拓千歲馀,下瞰人間如鳥過。亦知隔嶺勝尤最,一宿先歸迫晨課。詰朝西望峰層層,君等上方正云臥。
這個工夫,因師傳授知元祖。論甚子午。說甚龍和虎。只在目前,明有神仙路。速修取。有朝歸去。消了陰司簿。
適向人間世,時復濟蒼生。度人初行滿,輔國亦功成。但念清微樂,誰忻下界榮。門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
別君長久憶君頻,錦字封題與恨新。萬里開緘如見妾,料君不是薄情人。
鄉居新葺后,歸興邈難招。老去重離別,秋來添寂寥。云橫初送雁,渡淺未成橋。千里猶思駕,封圻幸不遙。
雨過東園坐,幽清生夏涼。日除梧竹影,風幔芰荷香。止渴烹新茗,扶衰簡舊方。鳴蟬在高樹,溽暑頓相忘。
巖石苔封蝌蚪文,秦皇塢外未曾焚。若教世世常能讀,何處青山不出云。
青春到白首,膠漆更他誰。話別水亭酒,斷章山驛詩。平生今地下,后死獨天涯。執紼萬官路,欲前筋力衰。
歐氏灰寒,孟家機暖,長念殷勤慈母。紫誥回鸞,金觴捕鯉,春暉待報難補。寫不盡、書鐙味,當年折菱處。歲華暮。問從來、雪饕冰坼,幾曾見、翠柏碧筠寒冱。莫作傲霜看,想人生、隨分為遇。玉樹庭階,喜承歡、更有謝絮。只披圖暗恨,我亦曾經荼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