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 其三十九
三年習氣已消磨,
曾約東還此再過。
古寺燒殘老僧死,
留予一頂教誰摩?
三年習氣已消磨,
曾約東還此再過。
古寺燒殘老僧死,
留予一頂教誰摩?
三年來養成的習慣和習性已經慢慢消磨殆盡,我曾約定向東返回時再次經過這里。古老的寺廟已經被燒毀,當年的老僧也已離世,只留下這一頂帽子,又該讓誰來摩挲呢?
習氣:指長期形成的習慣或作風。
約:約定。
東還:向東返回。
摩:摩挲,用手撫摸。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三年前曾路過此地,與老僧有過約定,三年后舊地重游,卻發現一切都已改變,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處于一種動蕩或變遷的狀態,詩人在經歷中也有了諸多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和人事的變化。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小見大,通過古寺和老僧的變化反映出世事無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晚風吹雪散晴云,移棹滄江入白蘋。夢覺不知天在水,卻疑楂影上星辰。
明星出地一丈高,天門沉沉魚鑰動。沙堤露下玉珂寒,直廬雞唱金蓮重。千門萬戶曉鐘發,明星漸高河漸沒。燦爛疑侵翔鳳棲,依稀故抱飛龍闕。鳳樓龍闕帶曾城,翠輦朱衣夜夜行。黃昏競奏催花宴,天明猶聽打毬聲。蘭煙桂火煇如日,明星迢迢照不入。百子池頭青草生,長信宮中紫苔集。草色苔香秋復春,此日乘槎若問津。明星曉落宵還見,白發黃金愁殺人。
萬里峨眉夜夜月,千秋巫峽朝朝云。詩句丹青共摹寫,筆端三昧要平分。
客里留君喜盍簪,天涯攜手便同心。青山舊業何須嘆,野館殘尊且共吟。滄海斷鴻將落葉,夕嵐疏雨帶寒砧。他鄉況是交游少,萍水相逢思轉深。
秋之風下隕之火,一抹真紅心底鎖。某世某生星海內,有人焚骨正如我。
夢回如有失,腸亂不堪知。阿子汝聞不,燈前百嘆辭。
十二支辰配十干,此專主日論財官。豈無辭祿安貧者,說與先生仔細看。異類于人總不干,止聞列宿應郎官。區區女蝠并危燕,卻與蛟龍一例看。
漷南有農者,家僅一兩車。王師征淮蔡,官遣給軍儲。翁無應門兒,一身老當夫。勞勞千里役,泥雨半道途。到軍遭焚烹,翁脫走故閭。車牛力既盡,戶籍名不除。府帖星火下,爾乘仍往輸。破產不重置,笞箠無完膚。翁復徒手歸,涕洟滿敝襦。問家墻屋在,榆柳馀殘株。野雉雊梁間,狐貍穴階隅。老妻出傭食,四顧筐篋無。有司更著役,我實骨髓枯。仰天哭欲死,醉吏方歌呼。
金栗平鋪滿樹頭,畫闌西畔月如鉤。風鬟霧鬢歸來晚,折得天香總是秋。倚樹仙人是阿誰,雪膚花貌認參差。恐驚青鳥枝頭夢,玉笛拈來不敢吹。
一燈一影共成三,人問移天只自慚。近報歸來非誑說,便從窗下種宜男。
六年光景未題詩,畫得如塵似夢時。斷雨濕云休細看,看來容易鬢成絲。
蒙籠春幰頂,夭矯赤虬身。雨蓓猶緘暖,精神照晚春。斑斑心點紫,疊疊萼承冰。除卻橫枝韻,群芳盡與能。獨立幽亭晚,春風玉一圍。殘英不著地,去作嶺云飛。霜蕤薰碧醥,氣味已相傳。終以香為累,無人解倒懸。
楚風雄得似驚沙,目送三湘貴客槎。便過武溪人不訝,使君舟上有桃花。
歲歲與年年,幾見春秋過枕前。有時自放春風顛,堯夫擊壤歌千篇,大醉起舞春風前。碧玉不知今幾年,望望衡山眼欲穿,世卿茲來何延緣。
濟世風騷冠古今,時將彩筆寫天心。錦江弱櫓驚離夢,極目京華淚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