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題崇川范廉夫松下小像
松下誰耶,玉貌臨風,于思于思。正濤翻翠鬣,支離拗鐵,霜凋黛甲,剝裂侵苔。韋偃皴成,畢宏畫就,戰壑干宵未易才。因何故,卻嗒焉若喪,萬慮成灰。
瑯山紫颶喧豗。還記得君家往事來。有四海賓朋,極天甲第,滿堂絲管,夾水樓臺。如此兒郎,居然漂泊,范叔寒今至此哉。長安道,且郗歔話舊,懷抱誰開。
松下誰耶,玉貌臨風,于思于思。正濤翻翠鬣,支離拗鐵,霜凋黛甲,剝裂侵苔。韋偃皴成,畢宏畫就,戰壑干宵未易才。因何故,卻嗒焉若喪,萬慮成灰。
瑯山紫颶喧豗。還記得君家往事來。有四海賓朋,極天甲第,滿堂絲管,夾水樓臺。如此兒郎,居然漂泊,范叔寒今至此哉。長安道,且郗歔話舊,懷抱誰開。
松樹下是誰呢?有著玉樹臨風般的容貌,胡須濃密。看那松樹,松濤翻動如翠鬣,枝干扭曲似拗折的鐵,經霜后松甲剝落,被青苔侵蝕。這松樹如韋偃筆下皴成、畢宏畫中繪就,在深壑直插云霄,是世間難得的奇景。為何這人卻一副悵然若失的樣子,萬千思緒都成了灰燼。瑯山狂風呼嘯喧鬧。還記得你家過去的往事。曾經有四海賓朋往來,有極其豪華的宅第,滿堂絲竹管弦之聲,夾著河水的樓臺。這樣優秀的兒郎,如今竟然漂泊在外,范叔貧寒竟到了這般地步。在長安道上,只能唏噓著回憶往事,心中的懷抱又能向誰敞開呢。
于思于思:形容胡須濃密。
翠鬣:指松針。
拗鐵:形容枝干扭曲如拗折的鐵。
黛甲:指松樹皮。
韋偃、畢宏:唐代著名畫家,擅長畫松。
嗒焉若喪:形容若有所失或灰心喪氣的樣子。
紫颶:狂風。喧豗:喧鬧聲。
甲第:豪門貴族的宅第。
范叔:指戰國時的范雎,曾貧寒落魄。
郗歔:嘆息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詞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動蕩或變遷,范廉夫家道中落,從曾經的富貴繁華走向如今的漂泊貧寒。作者看到范廉夫的松下小像,有感而發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感慨范廉夫的人生境遇變化。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景物描寫和今昔對比來表達情感,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世事無常的一種思考和對人物命運的關注。
茫茫大塊洪爐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煙廢壘,老樹遺臺。 太行如礪,黃河如帶,等是塵埃。不須更嘆,花開花落,春去春來。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西山不似龐公傲。城府有樓山便到。欲將華發染晴嵐,千里青青濃可掃。 人言華發因愁早。勸我消愁惟酒好。夜來一飲盡千鐘,今日醒來依舊老。
未開常探花開未。又恐開時風雨至。花開風雨不相妨,說甚不來花下醉。百年枉作千年計。今日不知明日事。春風欲勸座中人,一片落紅當眼墜。
青云得路及華年,好結風塵物色緣。作吏誰真能免俗,此行何必異登仙。
但留政跡憑人說,勝有辭章與世傳。輿論分明史筆在,循良文學不同編。
東風鷺影幾橫斜,晚日飛來漾雪華。 好伴閑身春雨里,一川煙雨落梨花。
胡虜昔何在,遙聞將士訛。 何曾親吉甫,遽欲奪蓬婆。 浪議輕癰潰,成功幸石磨。 未知廊廟計,終始果如何。
山家境界無畦畛,住處隨人意所便。 澗汲巖棲忘世累,石耕略種盡天年。 時驚虎觸柴扉月,長鶯啼綠樹煙雨。 不信卻無人種杏,知從何處覓神仙。
美人絕似董嬌饒,家住南山第一橋。 不肯隨人過湖去,月明夜夜自吹簫。
鮑老當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 若教鮑老當筵舞,轉更郎當舞袖長。
錦字梭停掩夜機,白頭吟苦怨新知。 誰聞隴水回腸后,更聽巴猿拭袂時。 漢殿微涼金屋閉,魏宮清曉玉壺欹。 多情不待悲秋氣,祇是傷春鬢已絲。
江南節物,水昏云淡,飛雪滿前村。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 壽陽妝罷,冰姿玉態,的的寫天真。等閑風雨又紛紛。更忍向、笛中聞。
巫陽歸夢融千峰,辟惡香消翠被濃。 桂魄漸虧愁曉月,蕉心不展怨春風。 遙山黯黯眉長斂,一水盈盈語未通。 漫托鹍弦傳恨意,云鬟日夕似飛蓬。
四月荊南農勸事,愛護秧針,戽水溪西地。遙擬田間充餅餌,兒童喜躍燈前記。
眼見場頭黃麥穗,求得晴天,打出盤餐利。學種瓜蔬時灌溉,村中莫效城中戲。
珊珊瑣骨,似碧城仙侶。一笑相逢淡忘語。鎮拈花倚竹,翠袖生寒,空谷里、相見個儂幽緒。 蘭釭低照影,賭酒評詩,便唱江南斷腸句。一樣掃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許。正漠漠、煙波五湖春,待買個紅船,載卿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