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起求志園分賦得采芳徑
開徑游從少,芳菲今正繁。
山多董林樹,岸似武陵源。
世豈堪成傲,人誰共避諠。
何時傖父過,花發醉西園。
開徑游從少,芳菲今正繁。
山多董林樹,岸似武陵源。
世豈堪成傲,人誰共避諠。
何時傖父過,花發醉西園。
開辟的小徑少有人來游玩,如今花草正繁茂繽紛。山上有許多董林樹,岸邊好似武陵源。這世間怎值得傲然相待,又有誰能一同避開喧囂。什么時候粗俗之人經過,花開時節在西園醉飲。
游從:交往、游玩。
芳菲:花草。
董林樹:具體樹種待考,可能是當地特色樹木。
武陵源: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指避世之地。
諠:同‘喧’,喧囂。
傖父:粗俗之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較為喧囂,詩人面對現實,心生避世之念。張伯起的求志園為詩人提供了一個可以暫時逃離塵世的地方,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表達避世情懷。以景起筆,描繪園子景色優美似桃源,后直抒對塵世的態度和渴望避世的心情。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狂吹鳴籬,祥霙剪水,分明欺壓寒梅。冰威初斂,曦影上池臺。應有一番和氣,南枝上、恐有春來。須勤探,呼吾筇杖,屐齒上蒼苔。春風,渾未到,徘徊香徑,巡繞千回。見瓊英一點,小占條枚。且看先鋒素艷,看看便、繁蕾齊開。香浮動,微薰詩夢,須更著詩催。
京洛休論化素衣,今時能賦見人稀。蓬蒿自可耽三徑,羽獵誰為頌六飛。幾日炎威辭瘴嶺,片帆秋色下苔磯。茗香酒熟家林近,第二泉邊事未非。杜陵常怪汝曹催,孫子成行待舞萊。野竹筍當家宴出,溪花香為主人回。鵝歸別沼求書去,鶴放高亭報客來。自是蓬瀛仙伴侶,不妨垂釣任公臺。清露行將變火旻,新涼先已滿江津。數行白鳥非塵世,一路蒼葭念故人。詩謝鉛華才愈老,史因游歷識彌真。誰憐皓首狂吟者,埽地山中學子春。白駒空谷自難留,日日驪歌暮不休。當暑正思河朔飲,聞琴將附洛陽舟。擬乘筋力方衰候,盡補平生未及游。燕趙齊秦俱有約,與君聊別此溪頭。
方子石泉卜,廿年吾意中。風塵坐遲暮,高錫未淩風。我卜異于是,煙霞與爾同。碧云與云端,一以寄幽蹤。且不離煙火,兼可巢筠松。居僯有二仲,或得共游從。
回環數株松,老干極落落。清風一披拂,竽籟自然作。喧囂世俗事,秖使人意惡。誰能洗耳來,相與憩寂寞。
約采金英,欲攜紅袖,無端惜別匆匆。鞭絲帽影,腸斷短亭東。幾夜霜清露冷,秋林色、已作深紅。閑商略、舊題詩處,何日碧紗籠。堪悲身世苦,才華如許,也嘆文窮。笑畫眉深淺,畢竟誰工。且向尊前沉醉,明朝路、愁水愁風。殷勤囑,玉梅開后,莫忘隴頭封。
綠蘿緣玉樹。光曜粲相暉。下有兩真人。舉翅翻高飛。我心何踴躍。思欲攀云追。郁郁西岳巔。石室青蔥與天連。中有耆年一隱士。須發皆皓然。策杖從吾游。教我要忘言。
□□□□山幾重,與君吟望意無窮。當時共指白云外,今日獨行青嶂中。案牘暫休聊自適,籃輿乘隙若為同。九嶷秋約心先到,巖月斕斑桂子紅。
盤石留題,松窗半偈,溫岐詩句翻新。畫圖重展,猶留燕市緇塵。還我青氈故物,依稀寒谷忽生春。誰持贈,虞山夫子,當代龍門。憶否銅坑山谷,看梅花如雪,百億分身。歸來痛飲,湖邊網得銀鱗。曩日紀群小友,鬢霜已改鏡中痕。歸何日山中老柏,共話前因。
銀燭心灰淚已乾,落花三嗅費汍瀾。從今洗面須成笑,留取橫波對鏡看。海西殘雪鬢星星,羞向丹青乞寫形。便覓鴟夷單舸去,五湖煙水喚樵青。
住亦無可說,去亦無可說。竇八布衫穿,金剛嚼生鐵。
曉雨蕭蕭風淅淅,梅花落地如白雪。又如瑤草碎玉杵,漫翻石臼晞瓊屑。幽興他時與誰期,悲心今日覺彌切。巫陽卜筮空大招,玉妃風神忽遠別。既嗔蟲蟻竊芳華,復慘泥沙污太潔。吳綾魯縞茵重鋪,殘蕊飛英時自掇。濯以甘露薦冰盤,餐之朝腹充流啜。申椒菌桂失芳馨,沆瀣飛泉漫清洌。十日不饑粗穢除,五內保和神明徹。清夜夢化梅花精,縞衣跳入先天穴。手探一元含物象,時出千卉從品列。陽辟陰闔自先機,天心子半非空說。石階鐵龍覺處蟠,草徑煙溪香未歇。出門桃李爭春風,杖藜繞樹泣垂血。
漢主西封日,淮陰拜將時。壇場如往日,朝代幾遷移。王氣風云歇,雄圖日月垂。江山吊故國,誰復見旌旗。
小院雨馀涼,石竹風生砌。罷扇盡從容,半下紗廚睡。起來閑坐北亭中,滴盡真珠淚。為念婿辛勤,去折蟾宮桂。浪蕩去未來,躑躅花頻換。可惜石榴裙,蘭麝香銷半。琵琶閑抱理相思,必撥朱弦斷。擬續斷朱弦,待這冤家看。
提壺蘆,相攜共向黃公壚。竹葉青兮秋露白,問君所嗜為君沽。一杯一曲莫辭醉,重來愁聽笛聲孤。
寒山明積翠,遠水帶晴嵐。政有登山屐,何辭長夜酣。磬聲來梵閣,泉韻滴虛潭。共愜丘中賞,還參麈下談。流云生石室,香露灑松龕。縹緲明霞合,空濛瑞藹涵。攢峰橫巀嶪,黝壑靜沈?。藉草聊同適,傳杯尚謝啉。緱山逢子晉,面壁想瞿曇。惟有他年約,云蘿好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