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武昌棲一二首
常憶能吟一,房連古帝墟。無端多忤物,唯我獨知渠。
病愈囊空后,神清木落初。只因烽火起,書劄自茲疏。
清風江上月,霜灑月中砧。得句先呈佛,無人知此心。
寂寥從鬼出,蒼翠到門深。惟有雙峰寺,時時獨去尋。
常憶能吟一,房連古帝墟。無端多忤物,唯我獨知渠。
病愈囊空后,神清木落初。只因烽火起,書劄自茲疏。
清風江上月,霜灑月中砧。得句先呈佛,無人知此心。
寂寥從鬼出,蒼翠到門深。惟有雙峰寺,時時獨去尋。
常常回憶起能吟詩的棲一,他的房舍挨著古帝的廢墟。他無緣無故總與世俗不合,只有我了解他。他病好時囊中已空,神思清朗在樹葉初落之時。只因為烽火燃起,書信從此稀少。江上清風伴著明月,寒霜灑落在月下搗衣石上。他得到詩句先呈給佛祖,沒人能懂他的心。他的住處寂寥得仿佛有鬼出沒,四周蒼翠的景色一直延伸到門內深處。只有雙峰寺,他時常獨自前去探尋。
渠:他。
書劄:書信。
砧:搗衣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可能處于戰亂時期,從“只因烽火起,書劄自茲疏”可推測,社會動蕩不安。詩人與棲一友情深厚,因戰亂與友人聯系減少,從而寫詩表達對友人的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懷念友人棲一,突出了棲一不隨流俗的形象。以質樸語言勾勒畫面,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生活狀態。
□昔相逢歲執徐,才華落落氣溫如。曾酣郭隗臺前酒,同獻陳東闕下書。青鏡流年驚老大,金門先達笑迂疏。明朝莫負東風約,紅呇滿園花發初。
話舊情濃舉酒徐,青云道士事紛如。自從都下三年別,不寄江東一紙書。文筆總高聲籍籍,儒冠未脫鬢疏疏。君恩似海何時報,笑對云山賦遂初。
芳聲美譽出嚴徐,吳下風流總不如。玉櫑拂冠三尺劍,牙簽插架五車書。虎丘山色心常醉,龍尾階頭跡尚疏。聞道近來詩更好,骎骎直欲過黃初。
東風遲日美虛徐,撲面黃塵不自如。閉戶細看諸葛傅,援毫漫榻右軍書。白頭老父音書杳,青眼故人蹤跡疏。遙憶鄉園松水上,海棠花發燕來初。
詩逋催促不容徐,恰遇春來興浩如。句里煙霞摩詰畫,窗前風雨老顛書。杜鵑心苦形容瘦,鸚鵡才高禮法疏。昨夜西齋吟未了,寒鴉飛散曉鐘初。
周師南下昔平徐,聞道雷霆勢莫如。爭似皇明崇禮樂,盡投戈甲事詩書。天臨黃閣延三老,晝永青宮坐二疏。何幸微臣也遭際,云衢發軔致身初。
屈原已死瀟湘空,蕙蘭不生芳草叢,朅來南阮蕭齋中。
美人不見相思瘦,一枝折贈秋風后,夜雨西堂落紅豆。
我昔曾譜《猗蘭篇》,空山鼓之誰與傳,煩君更乞冰絲弦。
半映寒溪半映山,不妨朱戶借清閒。詩人帶得渠風味,也有香名滿世間。
正是江村欲雪時,柴門修竹見橫枝。誰知句里生香處,只許疏簾半面窺。
雪中點綴精神好,月下橫陳骨格真。更有風煙生別恨,隔簾遙望李夫人。
洛水湘娥剪曉冰,枝頭五出幻飛霙。夜來鶴踏高枝折,撒下階前碎月明。
直面雨輕風峭。
極目水空煙渺。
家在武陵溪,無限壑譏峰誚。
歸好。歸好。
睡足一江春曉。
幾日春江正上潮,晚峰兩岸去迢迢。
篷窗睡足三更雨,知過山陰第幾橋。
天半疏星淡欲流。小庭人不至,月如鉤。
晚涼如水露華浮。微風動,花影碎難收。
雁字過南樓。聲聲啼別怨,助離愁。
乘槎我欲覓歸舟。凝眸望,何處是皇州。
松窗暫向瑞巖開,
便擬尋云步月來。
只恐紫泥催去路,
都俞還復詠康哉。
禁城人日物華同,百感何來逐曉風。
不解破愁還是酒,誰憐作客已成翁。
尊前彩勝煙塵外,夢里鄉園羽檄中。
獨坐陽和舒嘯詠,梅花紙帳夜鐙紅。
寒食頻年淚,羈棲萬里身。
松楸馀悵望,節序每傷神。
老習鶯花寂,離知骨肉親。
春風行坐處,誰與慰艱辛。
三載交情重。竟難留、買舟南去,北風初動。行李蕭蕭天氣冷,落葉黃花相送。正河水、冰澌將凍。滿載異書千萬卷,有斯冰、小印隨妝籠。千里路,全家共。
年來送客愁相踵。要相逢、都門汴水,與君同夢。此后平安書屢寄,慰我愁懷種種。灑清淚、離觴互捧。聚散本來無定數,古陽關、不忍當筵弄。金縷曲,為君誦。
享國十五載,升天千萬年。
龍鑣仙路遠,騎吹禮容全。
日下初陵外,人悲舊劍前。
周南有遺老,掩淚望秦川。
風幡影里眼麻迷,
為是知音卻不知。
畢竟礙膺除未得,
寒松千古替傷悲。
三春將暮。小院飛紅雨。梁燕自來還自去。風散綠楊千縷。
滔滔東去春波。金樽日飲無何。愁見踏青舊跡,展痕猶印臺窠。
春風春雨。嬌縱垂揚縷。花外關關黃鳥語。恰是新愁來處。
音書不付春鴻。坐看飛絮濛濛。自是東皇無賴,落花休怨東風。
流泉渟處闊,
跨石石橋橫。
題柱無蹤跡,
茫然薛老名。
舉案已無婦,應門僅有僮。
飄零畫眉筆,悽慘妒花風。
青雀鳴臺上,孤鸞泣鏡中。
祗應念恩愛,難作鼓盆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