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寫生劉山人還會稽
早已傳家學,
奇游更擅能。
英風多寫鶻,
誤筆乍為蠅。
江左名先著,
山陰興頗乘。
扁舟勞尺素,
知爾渡西陵。
早已傳家學,
奇游更擅能。
英風多寫鶻,
誤筆乍為蠅。
江左名先著,
山陰興頗乘。
扁舟勞尺素,
知爾渡西陵。
你早已傳承了家傳的繪畫技藝,游歷奇境更顯擅長的才能。筆下英武之風常描繪鶻鳥,偶爾誤筆卻成生動的蒼蠅。在江左地區早已名聲顯著,乘興前往山陰興致正高。扁舟上勞煩你寄來尺牘書信,方知你即將渡過西陵返程。
傳家學:家傳的學問或技藝,此處指繪畫技藝傳承。
鶻(hú):一種猛禽,似鷹。
誤筆乍為蠅:化用典故,三國畫家徐邈曾誤落墨點于屏風,被曹操誤以為真蠅,此處贊劉山人誤筆亦生動。
江左:長江下游以東地區(今江蘇、浙江一帶)。
山陰:今浙江紹興,古屬會稽。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代指書信。
西陵:古渡口名,在今浙江蕭山西北,為會稽與江左間交通要沖。
此詩為贈別之作,當創作于劉山人(善寫生的畫師)準備從江左返回會稽(今浙江紹興)之際。詩人與劉山人相交,因欣賞其繪畫技藝與游歷見聞,故寫詩贈別,既贊其才,亦表離情。
全詩緊扣“贈寫生”與“還會稽”主題,前半聚焦劉山人繪畫技藝(家學傳承、題材多樣、誤筆成趣),后半轉寫其行跡(江左成名、山陰乘興、扁舟寄書、將渡西陵),結構清晰,主旨鮮明,是一首典型的文人贈別詩,突出對畫者才學的推崇與離別時的溫情。
姑射一何高,高高凌絳闕。上有兩仙人,肌膚如玉雪。不笑亦不言,藐與世人絕。上謁逢真人,授我大藥訣。服藥一玉箱,遼然五情熱。輕舉步九霄,煙云忽若滅。大鳥止城門,安知是令威。徐市入東海,胡不采藥歸。三山空波濤,孰別是與非。大化自有運,壽命各有期。追念古賢圣,往往為土灰。汗漫不足道,六籍我所歸。
芬芳紅紫間成叢,獨占花王品第中。到底只留為謔贈,更勞國史刺民風。
浮蹤散寒星,一夕生無數。魚跳翠乍開,漚過青還聚。微風和影去,急雨連根露。惆悵別君時,楊花滿衣絮。
孤直不勝狂颲侵,本根無托豈天心。百年材干修為久,半嶺蒼云埋恨深。蝕骨腐心來萬蛀,凋榮失蔭走千禽。慚余空有嗟憐意,睹物傷懷苦自吟。
二月江南雪片飛,吳山寒色動征衣。莫尋花徑防泥滑,且掩衡門待日晞。弱柳先舒應自損,蟄蟲巳出更安歸。乾坤處處旌旗滿,肉食何人問采薇。
雁序分臺閣,春卿有職司。云屏三殿宴,綿蕝一王儀。風韻靈和柳,襟懷叔度陂。善人無復見,執紼淚空垂。
聞有風輪持世界,可無筆力走山川。巒容盡作飛來勢,大室丹然擲大千。
筑堂西野事西疇,桃杏才春麥又秋。慎勿下堂東向望,禺商毫末拂牙籌。
天教碩果成佳釀,何謗須藤為阱網。福至堪承直可承,詛災莫問由誰降。
仙山積層翠,瑤臺薄青冥。云梯白麟下,天柱青鸞鳴。中有泊然者,棲居讀遺經。仙人好樓居,無乃餐玉英。交疏納朝采,陰風肅泠泠。托此游圣涯,諒以終馀生。天子五云內,群髦粲盈庭。仙姿重圭璧,束帛當見徵。霞居越霄漢,先后森百靈。辭抽夙所秘,賡歌答休明。遐思古仙山,何哉為重輕。
聞君出帝關,手握五馬符。朝發廬龍溝,夕息涿鹿途。白玉掛君衣,黃金耀君軀。恁意殊揚揚,千騎為前驅。雄聲滿四隅,英名照八區。觀者擁長路,皆言使君殊。使君自有志,豈為功名圖。一麾乃出守,悲哉吾道孤。
翠筠深處綠陰寒,鳥語喧喧近藥欄。落盡梅花春氣早,焚馀芋火曉煙殘。憤成楚曲沉湘怨,羞把楞嚴面壁看。老病經年事事懶,呼童唯訊竹平安。
人間何處無樓,算來積善應難得。操持一念,應乎萬事,盡皆陰德。伯仲怡怡,親朋濟濟,云仍蟄蟄。任才高王粲,興同庾亮,誰敢與、元龍敵。珍重劉郎好事,好溪山、為君拈出。眼前標致,壁間圖畫,屏間松竹。春晚憑高,秋晴眺遠,翠紅如識。待他年,看取飛來五鳳,記如椽筆。
蜿蟺雙蒼龍,石潭下無底。時時戲明珠,夜光照寒水。
蹉跎光景嘆華顛,憔悴鄉鄰更可憐。杞國憂懷頻仰屋,豳風農事獨占年。課兒恐墜專門業,歸老誰論負郭田。忽報陽和回地軸,海壖卻喜得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