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駐太湖作茶池亭記又詩四絕
三春過一尚征途,風雨留人宿太湖。手記茶池謝仙令,千年堂樹指碑趺。
芭蕉幾樹萎階楹,已遇深春寒未生。卻喜噓枯有時雨,不妨征幰暫停行。
紫極遙從直北望,板輿勞役楚天長。八千里路平分里,不為君親有底忙。
昨日臨江走瑞州,半途風雪半途休。輿人凍瘁慈親念,謹視陰晴定去留。
三春過一尚征途,風雨留人宿太湖。手記茶池謝仙令,千年堂樹指碑趺。
芭蕉幾樹萎階楹,已遇深春寒未生。卻喜噓枯有時雨,不妨征幰暫停行。
紫極遙從直北望,板輿勞役楚天長。八千里路平分里,不為君親有底忙。
昨日臨江走瑞州,半途風雪半途休。輿人凍瘁慈親念,謹視陰晴定去留。
暮春時節已過三分之一仍在旅途,風雨滯留我留宿在太湖之畔。親手記下茶池以謝仙令饋贈,千年古堂前的樹木指向碑座。芭蕉幾株枯萎在階前廊柱旁,雖已入深春寒意仍未完全消散。卻喜能遇滋潤枯木的及時雨,不妨暫且停下征程的車駕。遙望北方的紫極宮路途遙遠,載著老親的車駕在楚地長途中勞頓。八千里的路程行至中點,若不為君親又怎會這般奔忙?昨日從臨江趕往瑞州,半路風雪交加只得停歇。車夫凍得疲憊讓慈母擔憂,只能仔細觀察陰晴決定行止。
三春:春季三個月,農歷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合稱三春。
茶池:茶池亭中的水池,可能為當地景觀或友人所贈。
仙令:對縣令的雅稱,此處指曾關照作者的地方官員。
碑趺(fū):碑座,多為龜形,故又稱龜趺。
板輿:古代老人乘坐的人力車,此處代指載送長輩的車駕。
輿人:車夫、轎夫。
瘁(cuì):過度勞累,疲憊。
此詩或為作者春日行役途中因風雨滯留太湖時所作。詩中提及“三春過一尚征途”“風雨留人宿太湖”,結合“板輿勞役楚天長”“輿人凍瘁慈親念”等句,推測作者當時正護送長輩或因公務奔波于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帶),途中遇風雨阻滯,遂記茶池亭并作此四絕,記錄行役之苦與親情牽掛。
組詩以旅途行役為核心,通過風雨滯留、枯蕉遇雨、北望紫極、風雪停行四個片段,既展現古代行旅的艱辛(如“半途風雪半途休”),又凸顯對親長的關懷(如“輿人凍瘁慈親念”),更暗含為君親盡責的擔當(“不為君親有底忙”)。語言平實如話,情感真摯,是記錄行役生活的真實寫照。
靈具醉,杳熙熙。
靈將往,眇禗禗。
顧明德,吐正辭。
爛遺光,流禎祺。
寶照含天地,神劒合陰陽。
日月麗光景,星斗裁文章。
寫鑒表容質,佩服為身防。
從茲一賞玩,永德保齡長。
楊柳多短枝,短枝多別離。
贈遠累攀折,柔條安得垂。
青春有定節,離別無定時。
但恐人別促,不怨來遲遲。
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
朱顏與綠楊,幷在別離期。
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黃鶯弄漸變,翠林花落余。
瀑流還響谷,猿啼自應虛。
早荷向心卷,長楊就影舒。
此時歡不極,調軫坐相于。
睿哲維唐,長發其祥。
帝命斯祐,王業克昌。
配天載德,就日重光。
本支百代,申錫無疆。
惟圣格天,惟明饗日。
帝郊肆類,王宮戒吉。
珪奠春舒,鐘歌曉溢。
禮云克備,斯文有秩。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
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
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
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
閭里送我行,親戚擁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大業龍祉,徽音駿尊。
潛居皇德,赫嗣天昆。
展儀宗祖,重誠孝孫。
春秋無極,享奏存存。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陜中。
山川入虞虢,風俗限西東。
樹古棠陰在,耕余讓畔空。
鳴笳從此去,行見洛陽宮。
粒食伊始,農之所先。
古今攸賴,是曰人天。
耕斯帝籍,播厥公田。
式崇明祀,神其福焉。
祝史正辭,人神葉慶。
福以德招,享以誠應。
六變云備,百禮斯浹。
祀事孔明,祚流萬葉。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
天清容衛,露結壇場。
樹羽幢幢,佩玉鏘鏘。
凝精駐目,瞻望神光。
金輿巡白水,玉輦駐新豐。
紐落藤披架,花殘菊破叢。
葉鋪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紉珮蘭凋徑,舒圭葉翦桐。
昔地一蕃內,今宅九圍中。
架海波澄鏡,韜戈器反農。
八表文同軌,無勞歌大風。
至矣丕搆,烝哉太平。
授犧膺箓,復禹繼明。
草木仁化,鳧鹥頌聲。
祀宗陳德,無媿斯誠。
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
直為經過行處樂,不知虛度兩京春。
去年余閏今春早,曙色和風著花草。
可憐寒食與清明,光輝幷在長安道。
自從關路入秦川,爭道何人不戲鞭。
公子途中妨蹴踘,佳人馬上廢秋千。
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
遠看驪岫入云霄,預想湯池起煙霧。
煙霧氛氳水殿開,暫拂香輪歸去來。
今歲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