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梁國惠康公主挽歌詞二首 其二
杳靄異湘川,
飄飖駕紫煙。
鳳樓人已去,
鸞鏡月空懸。
霧濕湯沐地,
霜凝脂粉田。
音容無處所,
應在玉皇前。
杳靄異湘川,
飄飖駕紫煙。
鳳樓人已去,
鸞鏡月空懸。
霧濕湯沐地,
霜凝脂粉田。
音容無處所,
應在玉皇前。
深遠的云霧不同于湘川的景象,公主的車駕輕盈地駕著紫煙飛升。鳳樓中的人已經離去,鸞鏡前明月空自懸掛。霧氣打濕了公主的湯沐之地,寒霜凝結在她的脂粉田園。音容笑貌無處可尋,應該已在玉皇大帝跟前。
杳靄:深遠的云霧。
湘川:湘水,傳說舜妃湘夫人于此投水,借指女子逝去的典故。
飄飖:輕盈飄動的樣子。
鳳樓:本指女子居處,此指公主生前的住所。
鸞鏡:飾有鸞鳥圖案的鏡子,常與女子妝扮相關。
湯沐地:古代公主受封的食邑,供其沐浴梳妝等生活用度。
脂粉田:代指公主妝飾或生活相關的封地。
玉皇:玉皇大帝,傳說中的天界主宰。
此詩為唐代悼念梁國惠康公主而作。唐代公主地位尊貴,挽歌多用于表達對逝者的追思。詩中或作于公主逝世后,通過描繪其生前居所的空寂與升仙的想象,反映貴族喪儀中的文學紀念傳統。
全詩以哀婉筆觸追憶公主生前,通過空寂場景與升仙想象,深切表達悼念之情。語言典雅,意境虛實結合,是唐代挽歌中兼具情感與藝術的典型作品。
穿云策杖岸烏紗,來訪南山羽客家。 九轉既成丹灶冷,半池煙水浸桃花。
筑臺拜日恩雖厚,躡足封時慮已深。 隆準早知同鳥喙,將軍應起五湖心。
春雨如膏流晚天,長堤老柳搖空煙。 椶蓑箬笠且歸去,晴日仍欹牛背眠。
水際空明月正圓,人行月里水如天。 道旁聽得人爭指,半是當年折桂仙。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聞。 玉琴彈出轉寥夐,直是當時夢里聽。 三峽迢迢幾千里,一時流入幽閨里。 巨石崩崖指下生,飛泉走浪弦中起。 初疑憤怒含雷風,又似嗚咽流不通。 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令仲容聽不足。 一彈既罷復一彈,愿作流泉鎮相續。
小立東風紫翠顛,畫屏展盡一山川。 非關眼界因高別,自是人心逐物遷。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顏改。 我問滄海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閑。 不是閑人閑不得,能閑必非等閑人。
依依宮柳拂宮墻,樓殿無人春晝長。燕子歸來依舊忙。憶君王,月破黃昏人斷腸。
尋致爭不致爭,既言定先言定。論至誠俺至誠,你薄幸誰薄幸?豈不聞舉頭三尺有神明,忘義多應當罪名!海神廟見有他為證。似王魁負桂英,磣可可海誓山盟。繡帶里難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個年少書生。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柳陰庭院占風光,呢喃清晝長。碧波新漲小池塘,雙雙蹴水忙。 萍散漫,絮飄飏,輕盈體態狂。為憐流去落紅香,銜將歸畫梁。
風蕭瑟,邯鄲古道傷行客。傷行客。繁華一瞬,不堪思憶。 叢臺歌舞無消息,金樽玉管空陳跡??贞愛E,連天衰草,暮云凝碧。
秋來兩日,因個甚、鳥鵲侵晨傳喜。卻是常娥親姊妹,降作人間佳麗。黛柳長青,官梅穩親,鏡里春明媚?;侂y老,壽杯頻勸浮蟻。 聞道瀟酒才郎,天庭試罷,名掛登科記。昨夜涼風新過雁,還有音書來寄。千萬樓臺,三千粉黛,今在誰家醉。歸來歡笑,一床真個雙美。
瑞就柯山,昴宿儲祥,嵩岳降神。羨堂堂玉瑩,汪汪陂量,一襟風月,滿腹經綸。試部丹砂,聊乘鳧舄,來種錦江桃李春。弦歌地,看吏能綽著,薦墨爭新。 從茲大振家聲。待京國來歸專秉鈞。想宸恩初拜,北門學士,都人盡道,東閣郎君。雨細絲輕,梅黃金重,兩莢寶階呈端蓂。稱觴慶,愿萊衣袞袞,長照壯椿。
秋來兩日,因個甚、烏鵲侵晨傳喜。卻是常娥親姊妹,降作人間佳麗。黛柳長青,官梅穩襯,鏡里春明媚。花顏難老,壽杯頻勸浮蟻。 聞道瀟灑才郎,天庭試罷,名掛登科記。昨夜涼風新過雁,還有音書來寄。千萬樓臺,三千粉黛,今在誰家醉。歸來歡笑,一床真個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