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十首 其八
清凈法身花藥欄,
眉毛刺倒須彌山。
誰將玉笛傳凄怨,
吹過蘆叢明月彎。
清凈法身花藥欄,
眉毛刺倒須彌山。
誰將玉笛傳凄怨,
吹過蘆叢明月彎。
清凈的法身如同花藥欄般純凈無染,眉毛倒豎竟能刺倒須彌大山。是誰用玉笛吹奏出凄怨的曲調(diào)?樂聲飄過蘆葦叢,明月也彎成了弦月。
清凈法身:佛教術語,指佛的法身(佛法的本體)清凈無染,是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須彌山:佛教傳說中位于世界中心的神山,高廣巨大,常用來象征極難撼動之物。
玉笛:玉制或裝飾精美的笛子,此處形容笛聲清越悠揚。
明月彎:指彎曲如弓的月亮,描繪月色的柔美與幽遠。
此詩為宋代禪宗‘頌古’系列作品之一。‘頌古’是禪宗以詩歌闡釋公案、弘揚佛理的傳統(tǒng)形式,盛行于唐宋。作者可能為禪僧或受禪宗影響的文人,創(chuàng)作時結合參禪體悟與自然觀察,通過詩境傳遞對‘清凈法身’的理解,反映了宋代禪林以詩說禪的文化背景。
全詩融合佛理與詩意,前兩句以奇崛想象凸顯法身之莊嚴,后兩句借笛聲、彎月營造清寂意境,體現(xiàn)‘以詩證禪’的藝術特色,語言簡潔而意蘊深遠,是宋代頌古詩中‘理趣與意象結合’的典型之作。
亂后門庭無覓處,空聞猿鳥叫斜陽。近池橘葉迎風綠,占石苔花染雪黃。昔日琴書分異地,頻年衣食寄他鄉(xiāng)。只今惟有寒村月,偏照愁人行處光。
玉井冰壺,人間有此清秋。笑語雍雍,從今庭戶初修。迎風待月,香凝處、四卷簾鉤。月波奇觀,未饒當日南樓。聞說三吳,江湖勝、從古風流。況有雙轓,舊諳黃閣青油。金甌屢啟,應難解、久為人留。天池波滟,可憐蘋滿汀洲。
有人嵩少買松關,新侍君王泰貸還。風雪半湖梅對屋,云霄萬里鶴歸山。廬猶傍墓魂應戀,名不因詩稿可刪。一棹江淮尋舊夢,倦游回首自蕭間。
臘盡催行色,天涯起別愁。暮云遮雨濕,寒水帶冰流。鳥道青驄馬,烏臺紫豸裘。漢廷諸俊彥,風裁范滂優(yōu)。行人冒曉霜,白簡繡衣裳。復任辭三殿,觀風動一方。秋林黃葉暗,春水碧芹香。杜子留遺跡,煩君訪草堂。
書閣沉沉閉寂寥,藥爐煙影伴昏朝。潛來外院金錢卜,暫撤中廚玉膳調(diào)。圍帶已隨秋月減,芳心休逐夜香焦。仙人手護忘憂草,歷盡冰霜定不凋。
院匝清陰愛刺桐,新英受庇長芳叢。惟應雪色?吧鴿,相映閑階白剪絨。
憂民恤物斂天威,坐斷乾坤肅四夷。先放臘梅凝瑞雪,次教春色到瑤池。
迸地珠璣滿,揮毫紫翠浮。我非元禮輩,君是子云流。安得一尊酒,驚逢七月秋。相期不相見,悵望海西頭。
自昔三珠樹,如兄最早成。握蘭沾剩馥,搴桂阻高程。健筆三江瀉,英標一鶚橫。崦嵫驚電謝,坐失劍崢嶸。
碧水碧如淀,染成秋浦愁。長橋通驛道,危堞起朱樓。蕩槳誰家女,菱歌自風流。江心雪浪涌,知解渡江不。卻羨云中雁,低飛過北州。
日華宮圮經(jīng)神絕,紅杏園荒詩骨枯。天為斯文留斷簡,地逢昭代起名儒。韜胸緯略排中壘,信手文章衍大蘇。日暮景成東望久,童童喬木繞云敷。
風凄凄兮山之阻,云溟溟兮湘之浦。落日黃兮明月輝,古木蒼煙號兕虎。
縛帚掃殘花,不掃春愁去。掃去春愁愁復來,底事愁來處。細雨又斜陽,黯黯閑庭暮。燕子歸時人未歸,人在江南路。
雞鳴丑,一聲喚起庵中叟。披衣蹈月聽松風,人間萬事慵開口。平旦寅,疊疊湖山觸目真。個中更擬論玄妙,七十二峰應笑人。日出卯,參禪切忌生機巧。近來衲子學虛頭,未曾吃飯先言飽。食時辰,粥飯精粗養(yǎng)病身。落蘇苦荬今年少,誰念庵中瘦損人。禺中巳,樵夫來說人間事。六月江頭兵未休,盡向眾生心上起。日南午,瓦爐石銚閑家具。拾薪吹火自煎茶,笑與兒童相爾汝。日昳未,撩起布裙閑掃地。庵舍荒涼無客來,門前黃犬因何吠。晡時申,自笑平生懶是真。白發(fā)蒼顏陪奉少,聽渠歡喜聽渠瞋。日入酉,光境前頭豈長久。更無佛法可商量,聽他衲子交橫走。黃昏戌,有口何妨長掛壁。半簾秋色卷西風,一點青燈照茆室。人定亥,住山自有家風在。老來落得放心眠,人生莫被閑名礙。夜半子,紙帳松床睡方美。翻身不覺念勞生,幾個不遭心識使。
散幽襟、近郊春晚,香臺游屐爭試。半幡風外招尋慣,吟思塔鈴遙墜。陰滿地,望不斷、霜皮雪干松煙翠。鐘樓倦倚。待磨洗前朝,鯨魚篆刻,梵夾幾行字。僧寮話,花影竹房深閉。落花更掃階砌。杏壇管領春風帚,我亦官閑如此。清磬里。渾未識、禪心宦味都相似。誅茆便擬。指蒼卜林西,斜陽一線,山在冷云背。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