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山二首 其一
風濤生長處,土地屬東隅。
樹樹懸魚網,村村吹鷓鴣。
酒旗孤嶼見,書卷一山無。
欲趁雞豚社,深慚身業儒。
風濤生長處,土地屬東隅。
樹樹懸魚網,村村吹鷓鴣。
酒旗孤嶼見,書卷一山無。
欲趁雞豚社,深慚身業儒。
風濤常起的地方,土地屬于東方角落。每棵樹上都懸掛著魚網,每個村莊都傳來鷓鴣的鳴叫聲。在孤立的島嶼上可見酒旗招展,整座山卻不見一卷書籍。想要參與那以雞豚祭祀的社日活動,卻因自己身為儒生而深感慚愧。
東隅:東方角落,指偏遠的東方之地。
懸:懸掛。
孤嶼:孤立的小島。
雞豚社:古代農村祭祀土地神的活動,用雞和豬作為祭品。
業儒:以研習儒家學說為職業,即身為儒生。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游歷東南沿海漁村之際。古代東隅(東方偏遠之地)多為漁獵之鄉,詩人身臨其境觀察漁民日常,對比自身儒生生活,觸發對不同生活方式的感慨而作。
全詩通過風濤、魚網等意象展現漁村質樸場景,表達對鄉野生活的向往及儒生身份的矛盾心理。語言平實生動,畫面感強,于日常景象中蘊含深層情感。
云中高枕石為床,萬事無如靜括囊。人到老年閒悄悄,月當中夜露堂堂。紙衣補就云千片,鐵笛吹殘水一方。多少舊游許相過,出門無那路迂長。
朧月黃昏亭榭。池上秋千初架。燕子說春寒。杏花殘。淚斷愁腸難斷。往事總成幽怨。幽怨幾時休。淚還流。
郡閣逢多暇,庭槐逗遠風。天涯三夏半,客里一尊同。艾葉迎杯綠,榴花入座紅。因思云漢語,廢酒意忡忡。
前村雨腳收,斜陽掛高樹。老翁牽牛歸,頗亦有幽趣。山風響茅屋,崖月導芒屨。平生江湖心,于此謝馳騖。
煙外絲絲風柳斜,春光也自到天涯。太平有象村村酒,寒食無家處處花。
公德明光萬世師,從容酬酢更何疑。當年不合知何事,清夜端居獨仰思。圣賢事業理難同,僭作新題欲自攻。王事兼施吾豈敢,儻容思勉議成功。
弘覺松風響,曇云滿殿凝。銜花青鳥出,摘果白猿升。到處香聞梵,頻來麈話僧。塵心山夜寂,明月對傳燈。
仲夏喜無事,披圖探野趣。不離方寸間,寫出幾村樹。鳥道入高冥,人家在煙霧。溪口挽釣船,草際橫樵路。是誰幽棲士,遺韻宛如故?掩映屋東西,松竹凌霜露。
如霜雪之將將。如日月之光明。國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長夜慢兮。永思騫兮。太古之不慢兮。禮義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涓涓源水。不壅不塞。轂既破碎。乃大其輻。事以敗矣。乃重太息。墨以為明。狐貍而蒼。
誰迓蘭旌桂槳,澹容與、中洲吟望。去住漫漫獨惆悵。念佳人,正懷沙,沈遠浪。事已千年往。但馀得、粽粑無恙。寂寞魚龍偃江上。起徘徊,待風雷,今夕降。
井上雙梧桐,秋風易搖落。綠葉墮鳴珰,清陰捲重幄。紋甃生旅葵,銀瓶響空索。疏枝覆烏臺,交柯臨鳳閣。美人矜容儀,照影傷今昨。鉛華逐波逝,歡賞隨年薄。行客攀轆轤,哀聲隔簾箔。
日下螭頭儤直回,相逢三徑好銜杯。浮云晴逐清砧斷,紫艷頻將妙舞催。南國音書無雁至,天涯尊酒為誰開??蓱z月夜聞微詠,惟有征西解愛才。
山在白云山更山,此山天與老年閒。更愁十里紅塵到,故著先門隔世間。
大枝入漢拔龍蛇,小葉涼人雨雪遮。三代以來無此物,欲從青帝問年華。
一般啼鳥兩般聲,半日濃陰半日晴。馬麥滿盤隨飲啄,雀羅當徑任縱橫。閒身懶就三臺舞,瘦骨那堪五鼎烹。何事不拋文字去,尚留夙習送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