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務德侍郎挽詞二首
壯歲分符節,飛騰四十春。吁嗟循吏傳,無復老成人。三輔勤勞舊,西清寵數新。青山問何許,猶與謝公鄰。
上圣詢黃發,清時慨莫留。居中二千石,典外十三州。禁闥多閎議,籌幃裕遠猷。交親半天下,注海淚空流。
壯歲分符節,飛騰四十春。吁嗟循吏傳,無復老成人。三輔勤勞舊,西清寵數新。青山問何許,猶與謝公鄰。
上圣詢黃發,清時慨莫留。居中二千石,典外十三州。禁闥多閎議,籌幃裕遠猷。交親半天下,注海淚空流。
第一首:壯年時就持符節擔任地方長官,仕途騰達四十春秋。可嘆這循吏的典范,世間再無如此老成之人。三輔地區曾留下他多年的辛勞,西清內署又獲得新的恩寵。問那青山在何處?還與謝公相鄰(似指其安息之地)。第二首:圣上曾詢問這位老臣,太平盛世卻無法將他挽留。在朝曾任二千石高官,出京掌管過十三州。宮廷中多有宏大的議論,籌謀帷幄頗具深遠謀略。交游遍及半個天下,淚水如注入大海般空自流淌。
分符節:古代帝王授予官員的符節,作為權力憑證,此處指擔任地方長官。
循吏:守法循理、政績突出的官吏,《史記》《漢書》有《循吏傳》。
三輔:漢代京畿地區(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代指重要行政區域。
西清:指宮廷內署,為文學侍從之臣值宿之處,代指受皇帝親近的地位。
謝公:借指東晉名相謝安,此處或喻方務德賢能,亦指其墓地鄰近賢達。
黃發:指老人,因年老發色由白轉黃,代指高壽者。
二千石:漢代郡守俸祿為二千石,后代指高級地方官員。
禁闥(tà):宮廷門戶,代指朝廷。
籌幃:籌劃帷幄,指謀略決策。
注海:淚水如注入大海,極言悲傷之深、淚水之多。
此詩為方務德(南宋官員)去世后所作挽詞。方務德一生仕途顯赫,早年即任地方要職,后入朝受寵,治理多州且政績卓著,交游廣泛。詩人通過挽詞追憶其生平功績,表達對這位'循吏'典范離世的痛惜與哀悼,反映了南宋士大夫階層對賢能官員的推崇。
兩首挽詞以簡練筆觸回顧方務德的仕途生涯與歷史貢獻(壯歲任職、治理多州、朝堂建策),突出其作為'循吏'的典范意義;末句以'青山鄰謝公''注海淚空流'等意象收束,將對逝者的贊譽與哀痛推向高潮,是南宋挽詩中兼具史傳價值與情感深度的作品。
千金營可致,一句得應難。積債真無奈,成詩且自寬。冰皸窮朔漠,火瘴度甌蠻。不似山中好,歸歟遂掛冠。曾被卑辭誤,吾嘗笑綺園。共欺蛇帝醉,不保橘奴根。病起晴冰破,禪悠凍石溫。向來腐馀夢,拂拭了無痕。昔可今惡可,人能我不能。已無換馬妾,惟有打門僧。幼婦慚前作,愚公定別稱。少狂老方悔,焉用一科登。往事付杯酒,殘生馀幅巾。更須占大衍,久已玩同人。犒少傭奴懶,迎遲過客嗔。悔曾迷宦海,素不媚錢神。病無醫自愈,餐飯漸如常。懶剔書燈暗,閒挼藥紙香。就令窮有鬼,終愛醉為鄉。輸與諸年少,從軍過樂浪。閒居已三載,不憶舊專城。未暇憂饑凍,唯便免送迎。飛花棋上落,幽鳥枕前鳴。寒極如春月,新篘綠酒成。騷壇君肯將,吾敢與爭權。風月三千首,江湖四十年。老思騎竹馬,窮笑惜苔錢。此味諸人會,遺燈或許傳。鄰人窺小圃,籬落倚村莊。雪屋晴窗凈,山爐燄火香。異花看又數,隙土步頻量。擬筑新亭小,如山債未償。病來諸事懶,于世百無求。古帙蟫吞字,閒鞍鼠斷鞦。佳招差可謝,新詠決須酬。耳聵頭昏極,君詩到即瘳。剩欲延諸彥,嚶嚶聚友聲。尚堪紬古玩,祇愧乏珍烹。君健松髯碧,吾衰瓠頂赪。何當即勿藥,環席百杯行。
堂樣毬場五百弓,帝城何地似亭中。北山南畔南山北,獨受西湖萬頃風。
昔在神霄府,飛云步玉天。玉天三十六,六梵聚飛仙。太帝升煙殿,東皇駕鳳軿。真靈來億萬,聽演太靈篇。玉清長生君,錫命青華房。上念神母言,下慰天八方。八方俱紅塵,塵埃何迷茫。誰復念玉府,飛神登蒼蒼。帝在蕊珠殿,騫林白鶴翔。方會琪花宴,遽聽青鸞歌。云籠六六天,下界徒嗷嗷。爾不慕玉府,輪回復奈何。清都五云天,天中飛紫瓊。上皆青琳府,中有白玉京。風露凄且冷,蕊宮云冥冥。玉童折珊瑚,下弄銀河星。
拋梁東,香積移來不犯功。卻笑維摩無手段,但將盂飯到塵中。拋梁南,底個因緣最好參。試問助緣多少眾,前三三與后三三。拋梁西,巧匠騎驢倒上梯。四面無門何用鎖,十方沒壁不須泥。拋梁北,柱石宛有擎天力。欲模此樣向諸方,?殺僧繇描不得。拋梁上,手不傷材真大匠。虛堂窮劫鎮叢林,借與兒孫為榜樣。拋梁下,聊倩般輸成大廈。朝朝香飯供諸佛,承事悉無空過者。
野橋橫澗淺,茅屋傍林微。隱者無尋處,春山伐木歸。
吐月山前坐四更,一涼何不獻先生。鷦鷯翅短那能去,駿馬蹄輕只欲行。見舞綠蓑知我醉,聽吟素練是君清。許尋舊雨江門下,秋晚不來空寄聲。
海防竟潰決,江漢沒頹波。甲循已棲越,更誰呼渡河。奇兵行敵后,早晚復滹沱。生聚阻山險,重關仄徑過。寧無虛歲月,勉共補蹉跎。多難思弘毅,臨風一慨歌。
日垂暮兮閒眺,下庭階兮遲遲。攬秋芳兮可愛,撫黃菊兮彼陂。枝扶疏兮瀟灑,紛英英兮陸離。菊逢我兮暇日,我逢菊兮茂時。澹相對兮逾好,茲逍遙兮無期。
涼雨凈氛壒,孤云結層陰。飛流激芳澗,嘉木澄幽林。鳥啼谷中趣,人閒川上心。誰為后來者,當期此投簪。
一宿柯亭月滿天,笛亡人沒事空傳。中郎在世無甄別,爭得名垂爾許年。
老子愛江水,江面開竹門。江流竹影薄,子細見前村。
清地虛天渺何許,芒鞋未往意先飛。山中叱石初平隱,月下吹笙子晉歸。不死真人千劫在,無垠濁世一塵微。何當日咽丹池水,長共寒猿嘯月霏。猶憶清虛下云漢,轉頭劫塹已灰飛。三山恍惚驚鰲動,千歲凄涼望鶴歸。風度羨君仙骨瑩,年華迫我世緣微。豈無道侶歌招隱,許脫紅塵臥碧霏。
心在淮山下,身行湘水中。喜拋馀子去,恨不故人同。舊隱勞征夢,浮名任化工。衡陽春漸暖,終欲伴歸鴻。
一寸龍江一寸金,布衣持進五云深。文房自幸非常遇,惆悵長楊獻賦心。
十日追隨意未傾,一朝言別若為情。秪憐對酒成高會,無那挑燈是送行。家累關心難共語,功名垂老不堪評。便應撥棹從東下,十畝閒閒尚可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