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斯遠兼屬文鼎處州子永提屬五首 其三
兩賢堂下竹參天
雨后涓涓陸子泉
耆書難忘是曾呂
逸遺更取孟郊篇
兩賢堂下竹參天
雨后涓涓陸子泉
耆書難忘是曾呂
逸遺更取孟郊篇
兩賢堂下的竹子高聳入云,雨后陸子泉的水流細細流淌。難忘記載年高有德者的書籍中有曾、呂的事跡,收集散失遺聞時更選取了孟郊的詩篇。
兩賢堂:可能為紀念兩位賢人所建的祠堂,具體所指待考。
參天:高聳至天際。
涓涓:細水緩慢流淌的樣子。
陸子泉:可能指與陸姓賢者相關的泉眼,或為當地古跡。
耆書:記載年高有德者(耆舊)事跡的書籍。耆,年老。
曾呂:可能指曾姓、呂姓的歷史賢人,如南宋文人曾幾、呂祖謙等。
逸遺:散失的遺聞或作品。
孟郊:唐代詩人,以苦吟著稱,有《孟東野詩集》傳世。
此詩為組詩第三首,當作于南宋時期。詩人趙蕃(假設作者)與斯遠、文鼎、子永等友人交游密切,寄詩以傳遞思念,或在切磋詩文、追懷先賢時所作,反映文人之間的雅集情誼。
詩中通過堂、竹、泉等景物描寫,結合對曾呂事跡、孟郊詩篇的提及,追思歷史人文,表達與友人共享雅事的情誼。語言簡練,用典自然,展現詩人文學素養與深厚交誼。
著書新奏御,優詔及禪扉。
首座名雖貴,家山老未歸。
磬聲寒繞枕,塔影靜侵衣。
終憶西湖上,秋風白鳥飛。
偶費霜縑與彩毫,海魚圖畫滿波濤。
搘床難死慚龜殼,把酒狂歌憶蟹螯。
鯧蚱腳多垂似帶,鋸鯊齒密利如刀。
何當一一窮真偽,須把千尋鐵網撈。
馬穿山逕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淮邊為郡再相逢,又得同途赴九重。
顧我尚騎天廐馬,共君遙想鼎湖龍。
賈生北望朝文帝,白傅何期哭憲宗。
攜手驛橋殘照里,斷魂空對隔江峰。
一點孤燈萬里身,離腸曾攪九回頻。
梧桐自管秋來雨,蟋蟀誰妨夜后人。
枕上夢將衣共短,卷中詩與發同新。
江邊但厭攜琴去,明月西風滿路塵。
孤峰連鳥道,幽會興難忘。
對坐無人到,空林盡日香。
斷崖逢積雪,高木露微陽。
靜話看晴曉,聯聯過晚岡。
拜命辭臺席,扶親道更光。風流在東閣,優逸是南陽。
治篋排宸翰,行衣帶御香。袴襦編戶暖,扇枕板輿涼。
鈴閣留僧飯,書齋著道裝。遺蹤尋耿鄧,善政法龔黃。
潭凈秋收菊,郊平曉坐棠。未應淹郡國,即是復巖廊。
一息同鵬鳥,重來浴鳳皇。貳卿三十八,羞殺老馮唐。
商山留滯再經年,咫尺無由見狀元。
會赦未教歸北闕,高歌應合遇東園。
寸心謾道如弦直,兩鬢難禁似雪繁。
兄弟相知情未改,著書呼取屈原魂。
上國有春榜,遠人無試期。
攜琴出關早,聞雨到家遲。
臥病鄰皆笑,嫌貧仆轉癡。
高堂倚門久,此去尚多岐。
未赴吾君鳳詔征,蒲輪何似板輿榮。
自期物外長無事,誰覺人間已有名。
餌術肯嘗鐘鼎味,紉蘭應笑珮環聲。
洛南遷客堪羞死,猶望量移近帝城。
考終秋鬢白,歸隠舊峰前。
庭樹鳥頻啄,山房人尚眠。
寒巖落桂子,野水過茶煙。
已結勞生念,虔心向竺干。
松門石徑亂云粘,四顧藍光冷射簷。
鏁霧樓臺陰自潤,嘯風猿鳥韻相兼。
寒巖路僻憑僧指,古篆香殘待客添。
須信苾??堪愛處,滿階芳草正纖纖。
九日松林寺,登高過石橋。
野僧憐不醉,山菊笑無憀。
屐齒憑泉漱,云衣近樹飄。
自知清靜意,應免俗人招。
尊前泣復歌,清淚酒相和。
別岸春風靜,孤舟夜雨多。
鳥鳴煙草露,花逐夕陽波。
我亦無憀者,東西欲奈何。
盡見閑人話息機,唯君的個厭輕肥。
盤中藥菜真僧舍,篋里煙霞舊道衣。
江渚鷗鷴情已狎,洛陽櫻筍夢應稀。
縣齋喜與書齋近,公暇何妨扣竹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