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 其二
昔年虎阜游,秋葉聞幽蟬。
今來寶珠洞,春淥流溪泉。
靈碣龍象寂,紺壁蟏蛸懸。
岡巒窅然深,竹樹何便娟。
攬衣造絕頂,憑吊懷豪賢。
巖厓漱墨留,妙跡疑神仙。
文字竟終古,黤黮茲山巔。
鈴鐸自相語,松濤驅暮煙。
歲月有代謝,古今徒慨然。
昔年虎阜游,秋葉聞幽蟬。
今來寶珠洞,春淥流溪泉。
靈碣龍象寂,紺壁蟏蛸懸。
岡巒窅然深,竹樹何便娟。
攬衣造絕頂,憑吊懷豪賢。
巖厓漱墨留,妙跡疑神仙。
文字竟終古,黤黮茲山巔。
鈴鐸自相語,松濤驅暮煙。
歲月有代謝,古今徒慨然。
當年在虎阜游覽時,秋日的樹葉間傳來幽遠的蟬鳴。如今來到寶珠洞,春日的碧綠溪水在山澗流淌。靈驗的石碑前龍象雕像寂靜無聲,青紫色巖壁上掛著蜘蛛的網。岡巒深遠杳然,竹樹輕盈美好。提起衣襟登上山頂,憑吊懷念豪邁的賢士。山崖上留下的墨跡如漱水洗過,絕妙的痕跡疑似神仙所留。文字竟能永久留存,在這昏暗的山巔。風鈴自說自話,松濤驅散暮煙。歲月不斷更替,古今之人空自感慨。
虎阜:即虎丘山,在江蘇蘇州,此處借指昔日游覽之地。
紺(gàn)壁:青紫色的巖壁。
蟏蛸(xiāo shāo):一種長腳蜘蛛。
便娟(pián juān):輕盈美好的樣子。
造:到達。
黤黮(yǎn dǎn):昏暗的樣子。
鈴鐸:寺廟或塔上懸掛的風鈴。
代謝:更替變化。
詩人春日重游西山寶珠洞,對比昔年秋日游虎阜的經歷,觸景生情,由眼前山水、古跡引發對歲月更替、古今人事的感慨,因而創作此詩。
此詩通過今昔游蹤的對比,以細膩筆觸描繪西山春景與古跡,借景抒懷,既展現了山水之美,又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與對先賢的追懷,語言凝練,意境深遠。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瑩無塵、素娥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瑤臺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別后,對此應解相思。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共凝戀、如今別后,還是隔年期。人強健,清尊素影,長愿相隨。
清潤風光雨后天。薔薇花謝綠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煙。 十里閑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小樓今夜月重圓。
槐陰添綠。雨馀花落,酒病相續。閑尋雙杏凝佇,池塘暖、鴛鴦浴。卻向窗晝臥,正春睡難足。嘆好夢、一一無憑,帳掩金花坐凝目。 當時共賞移紅燭。向花間、小飲杯盤促。薔薇花下曾記,雙鳳帶、索題詩曲。別后厭厭,應是香肌,瘦減羅幅。問燕子、不肯傳情,甚入華堂宿。
萱草欄干,榴花庭院。悄無人語重簾卷。屏山掩夢不多時,斜風雨細江南岸。 晝漏初傳,林鶯百囀。日長暗記殘香篆。洞房消息有誰知,幾回欲問梁間燕。
別恨綿綿。屈指三年。再相逢、情分依然。君初霜鬢,我已華顛。況其間有,多少恨,不堪言。 小庭幽檻,菊蕊闌斑。近清宵、月已嬋娟。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倦游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香散梅梢,凍消池面,一番春信。記南樓醉里,西城宴闋,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馬上墻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憑欄干,但有盈盈淚眼,羅襟揾。
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后。漸消殘酒,獨自憑欄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記得來時春未暮,執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語,爭尋雙朵爭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負,輕拆輕離,欲向誰分訴。淚濕海棠花枝處,東君空把奴分付。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雨后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 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 不似海棠陰下,按《涼州》時節。
不是無心惜落花。落花無意戀春華。昨日盈盈枝上笑。誰道。今朝吹去落誰家。 把酒臨風千種恨。難問。夢回云散見無涯。妙舞清歌誰是主。回顧。高城不見夕陽斜。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翔鳥 一作:朔鳥)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三年幕畫,是小試相業,桐陰個譜。協贊擁容心似佛,春在螺山螺浦。白玉無瑕,黃扉倚重,一府中流柱。蕭然錦滿,扁舟明日歸去。 此去南北才名,看青云穩駕,玉階徐步。共說荊州老長史,宰相須還他做。沙路星明,甘棠人遠,無計攀轅住。薰香三祝,蒼生正望霖雨。
新雨黃花路。看清江、旌旗千騎,使君東去。萬里歸來城頭角,吹徹家山舊處。惜洲鷺、留君不駐。白發遺民壺觴語,笑浣花鄰里來。夸見早,恨來暮。 故人只在山中住。記年時、腸斷相望,天風海雨。滿鬢星星華發少,君鬢尚今青否。休夸說、神仙官府。玉笥平生清入夢,會有時、乘興攜吾侶。不君醉,為君舞。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