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邊
萬里橫戈賦遠征,天涯去住不勝情。隔河獵火秋調馬,古戍狼煙夜列營。沙磧春深無草綠,邊城亂后少人行。客中知有還鄉夢,莫聽孤笳月下聲。
漠漠黃塵匹馬孤,馬頭今去向飛狐。望鄉臺畔無青草,策勒城頭有白烏。滿路寒霜朝倚劍,一天明月夜吹蘆。單于莫近陰山獵,南國書生正棄繻。
萬里橫戈賦遠征,天涯去住不勝情。隔河獵火秋調馬,古戍狼煙夜列營。沙磧春深無草綠,邊城亂后少人行。客中知有還鄉夢,莫聽孤笳月下聲。
漠漠黃塵匹馬孤,馬頭今去向飛狐。望鄉臺畔無青草,策勒城頭有白烏。滿路寒霜朝倚劍,一天明月夜吹蘆。單于莫近陰山獵,南國書生正棄繻。
手持兵器跨越萬里奔赴遠征,天涯分別去留之間難舍深情。河對岸秋夜獵火映著調馬,古戍堡狼煙中夜列軍營。沙漠春深不見草綠,邊城戰亂后行人稀少。客居在外知有還鄉夢,莫聽月下孤笳聲。漠漠黃塵中匹馬孤獨,馬頭今朝向飛狐關。望鄉臺畔沒有青草,策勒城頭有白烏。滿路寒霜清晨仗劍,滿天明月夜吹蘆管。單于莫近陰山打獵,南國書生正棄繻從戎。
橫戈:手持兵器。
獵火:打獵時的火光。
古戍:古代的邊防堡壘。
沙磧(qì):沙漠。
笳(jiā):古代管樂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
飛狐:飛狐口,古關隘名,在今河北淶源北。
棄繻(xū):指漢終軍棄繻出關,后以“棄繻”喻指決心從戎或求取功名。
此詩應為詩人送別友人赴邊塞時所作。結合“邊城亂后少人行”等句,推測創作于邊塞戰亂初息、局勢未穩之際,詩人通過描繪邊塞艱辛,既表關切,亦勵友人守邊。
全詩以“送”為核心,前半鋪陳邊塞艱苦與離情,后半續寫征程與豪情,主旨鮮明。既展現邊塞風光的蒼涼,又突出書生從戎的壯志,是送別詩與邊塞詩的融合佳作。
考槃在澗谷,伐檀寘河干。利達或忘返,處窮亦已難。中夜起太息,取琴為爾彈。智士當黽勉,仁人良獨安。
曾將簿領上仙臺,今日清明偶獨來。接步翠藤搖露下,題名青壁拂云開。自收柏子歸香鼎,旋拾松花入酒醅。如此山川良不惡,無端鄉思更難裁。物外仙山十二臺,松間騎馬記曾來。思鄉懷古腸堪斷,感物傷時眼倦開。窈窕一聲青玉案,葡萄千斛紫霞醅。無邊花柳皆愁思,何事東君費剪裁。露洗空山白玉臺,當年金母御風來。澗邊瑤草香難歇,洞里碧桃花自開。雨后苔痕侵舊字,座間山影蘸新醅。去家游子愁千種,白纻輕衫誰與裁。
積風風乃厚,強信終成疑。相逢才半面,便道遇鐘期。
精魂久失悵無言,認取叢殘是故園。一架藤枯春漸老,九霄風緊鳥難鶱。樊南苦恨云漿冽,花外偏憐月露黁。剩有荷塘清入夢,任他車馬五陵喧。
滿月昔未滿,清輝常恨誰。請看虧欲盡,正是有情時。
秋聲動梧竹,月色滿庭蕪。此夕懷良友,天涯各一隅。飛飛群過雁,切切未棲烏。安得從君去,扁舟駕五湖。
石巖千尺高,曾見坡仙來。坡仙化黃土,巖石空蒼苔。縣知今人游,復令后人哀。
義利從來界限殊,大夫一語破昏愚。平生最笑秋風客,只愛黃金灶鬼書。
樂哉胡公之有親,相隨看盡長安春。雙受鸞封俱未老,躬拜瑤墀雨露新。盛事稀逢人共羨,八月開筵對歸雁。上壽新峨獬豸冠,璽書捧下麒麟殿。潁水春風愛日遲,佳游清賞雅相宜。遙知侍奉多歡樂,好就銀袍作綵衣。
雪壓冰枝冷不禁,寒香素影傍瓊林。追思東閣清吟夜,月到紗窗玉漏深。
楊柳多短枝,短枝多別離。贈遠累攀折,柔條安得垂。青春有定節,離別無定時。但恐人別促,不怨來遲遲。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朱顏與綠楊,并在別離期。樓上春風過,風前楊柳歌。枝疏緣別苦,曲怨為年多。花驚燕地雪,葉映楚池波。誰堪別離此,征戍在交河。
民部清風十載馀,金緋一日荷恩除。秧田麥隴宣州道,多少人迎五馬車。
茅屋小柴門,前峰煙樹昏。夕陽芳草徑,霽雨落花村。竹下安茶灶,山邊置酒尊。吟翁常款曲,佳句細評論。
人人學道,個個心急。急要妙玄端的。搜索刀圭鉛汞,洞天月日。采訪木金間隔,緊搜求、天機秘密。聽予勸,這異名異相,且休尋覓。先斷氣財酒色,把塵心俗念,速當洗滌。萬事俱忘,精氣自無走失。心清自然明道,萬神靈、自通消息。能如此,望蓬萊三島咫尺。
巫山云暗失歸樵,劍閣春深雪未消。淚墮中原天萬里,蹇驢獨過浣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