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龍涎香
夜靜香煙入杳冥,
草堂猶似帶龍腥。
不知何處鳴孤鶴,
飛下窗前聽道經。
夜靜香煙入杳冥,
草堂猶似帶龍腥。
不知何處鳴孤鶴,
飛下窗前聽道經。
夜晚寂靜,龍涎香的煙霧飄向深遠的天際,草廬中似乎還留存著龍涎香特有的腥氣。不知從何處傳來孤鶴的鳴叫聲,它飛到窗前,仿佛在靜靜聆聽道經的誦讀。
龍涎香:一種名貴香料,由抹香鯨腸內分泌物干燥制成,氣味獨特,古代多用于熏香或宗教儀式。
杳冥(yǎo míng):指深遠、幽遠的樣子,形容煙霧飄向高空的朦朧景象。
孤鶴:詩中常以鶴象征高潔、超脫,此處或暗合道家仙逸之意。
道經:道教經典,如《道德經》等,體現詩中場景與道家文化的關聯。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隱居或參與道家活動時。古代文人常通過焚香讀經表達對道家文化的推崇,詩中“草堂”“道經”等元素暗示場景為幽居之處,夜晚焚龍涎香、讀道經的行為,反映了詩人當時閑適、專注的生活狀態。
全詩以“焚龍涎香”為引,通過夜靜焚香、孤鶴聽經的細膩描寫,展現了道家生活的清幽與雅致,表達了詩人超脫塵俗的閑適心境。語言質樸而意境悠遠,是一首典型的反映文人雅趣的小詩。
闊別西湖久,無憀獨閉門。何人最相憶,紅萼耿無言。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蒻。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沈魄。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念秦樓、也擬人歸,應剪菖蒲自酌。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手談心力拙,耳語口脂香。以舊相思告,將新嘉會忘。鄉音方半改,卷發尚前妝。既見終疑夢,懸心猶未降。
論都獻賦動凝旒,誰料材高卻滯留。蕓閣九烏刊蠹簡,霜臺一鶚在清秋。中年未得文章力,儉歲空懷兒女憂。游刃小邦真易爾,且將歌吹薦觥籌。少時佔畢共辛勤,晚歲飄零寂寞濱。未分塵埃蒙琬琰,豈容蹭蹬老麒麟。文因飽學多多辨,詩為窮愁日日新。五十專城雖不晚,漢廷詔令要詞臣。
奮飛以何為,行邁指三吳。黃金填城郭,兵甲蕩為墟。天地不相親,生人安得娛。豺狼來稱友,荊棘奪我廬。與子殊形影,所往竟難俱。
鼉鼓遞坎坎,鑾和肅雍雍。疊奏隨輕吹,蓋舉凌層空。暫移上林苑,復過明光宮。興賢下明詔,親策煩圣衷。驂乘會有日,君材萬夫雄。
閩溪珍獻。過海云帆來似箭。玉坐金盤。不貢奇葩四百年。輕紅釅白。雅稱佳人纖手擘。骨細肌香。恰是當年十八娘。
少習東魯學,詩書執禮身。晚膺西漢詔,孝弟力田人。好語時依口,窮愁不上顰。蘭枝葉已茂,蔗境事方新。莫惜如澠酒,將分太液津。
唐君構幽軒,靜坐度長日。訪以當世事,舉一頓忘十。邀之城市游,掉頭不肯出。問我走馬來,公事何時隙。因思人在世,百年如瞬息。何事苦營營,寢坐不安席。因君謝塵鞅,歸面達磨壁。
縷縷炊煙裊樹梢。幾家籬落掩芭蕉。水車咿軋雨飄瀟。粉墨登臺參社戲,蔬魚堆案佐村醪。安能長此絕塵囂。
青山照長淮,氣象一方冠。清光堪溶溶,洛尾殺湍悍。斯游今一紀,回首若朝旦。塵容故如昨,凡骨終不換。但于憔悴馀,生死知一貫。歸田食不足,乘障力難捍。折腰委吏間,亦豈愧儒緩。自君彈冠西,吾事足悲惋。坐看秋空云,已復澹河漢。鮮歡杯杓乾,絕學編策斷。西山雖爽氣,烏幘安敢岸。思君笑言樂,目送歸翼亂。朝來得新詩,一一錦繡爛。塵膺久結約,邂逅百憂泮。何當索此身,久矣次山漫。
暮天稍晴霽,雨氣白成云。月出爭殘日,林光兩不分。
十五官期門,二十屯邊徼。犀羈玉鏤鞍,寶刀金錯鞘。一隨驄馬驅,分受青蠅吊。且令都護知,愿被將軍照。誓使氈衣鄉,掃地無遺噍。
秋風度玉塞,候雁發金微。才共邊塵起,還同關葉飛。排云聲漸眾,帶月影全稀。徙倚東南望,江皋何處歸。
裊霧香魂暗,凌波素質嬌。可憐流雪影,半逐杏煙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