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二
霽色澄千里
潮聲帶兩州
霽色澄千里
潮聲帶兩州
雨過天晴,清澈的景色鋪展千里;潮水的聲音仿佛攜帶著兩州的回響。
霽色:雨后初晴的天色。
澄:澄清,清澈。
潮聲:潮水漲落的聲音。
帶:攜帶、波及。
兩州:可能指相鄰的兩個州郡,具體所指需結合具體創作背景。
此為斷句(標題“句 其二”或指某詩的第二句摘錄),具體作者及完整創作背景不詳,推測可能作于詩人觀察自然景象(如雨后觀潮)時,記錄瞬間的視覺與聽覺感受。
此斷句通過“霽色”“潮聲”等意象,以視聽結合手法描繪雨后天晴、潮聲遠播的壯闊景象,語言簡練而意境開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細膩捕捉與凝練表達。
因病詩全少,春中忽夏深。清幽百畝地,安靜六時心。樹茂晴方好,荷新雨未禁。泥乾容后日,閒步酒隨斟。
褦襶甘蒙熱客譏,昔游坊巷認依稀。不殊風景人偏老,有幾華年昨已非。潭影偶留俄雁過,雪痕終化況鴻飛。難期后會忍輕別,芥飯椰漿坐落暉。
對年年此日最心驚,回憶斷腸時。記天中節后,猛翻炎浪,珠汗頻揮。整頓邀涼簟枕,畫壁補詩題。不道情天里,風雨橫吹。怎奈終宵宛轉,祗愁眉損蹙,紅淚雙垂。聽聲吞嗚咽,萬箭簇心悲。但從今、孤懷難訴,拚相思、重見永無期。聊當我、作他鄉客,遠別長離。
自到南湖日,鄰翁識長方。一官甘寂寞,萬事絕思量。疏見秖緣懶,頻來致不妨。松林渾似舊,相伴踞胡床。
舜日重明四海清,滿天和氣樂升平。延祥柱杖生歡喜,擲地山呼萬歲聲。
春水生宜去,青天上亦難。西江望活鮒,東海羨逃鰻。送遠自崖返,登高隔隴看。圍城輕托命,轉賺祝平安。
佇花陰。系離愁幾許,仙格借豪簪。涕淚家常,宮商國破,英氣都付消沈。憶春草、閑吟自適,羨月滿、枝上并棲禽。密護情同,暗浮香冷,何日重臨。回記去年元夜,有華鐙照眼,玉笛吹心。疏影黃昏,紋窗綠慘,溫夢輕徙難尋。恨空負、林泉舊約,剩螺黛、殘粉重千金。卻怨修眉未舒,墨淺愁深。
戊午中秋之日,出家住持事畢。臨行自己尚無,有甚虛空可覓。
楊云老不悔雕蟲,未假書空且叩空。迎刃析疑如破竹,擘流辨僅欲分風。貧糧惠我荒年谷,利器推君善事工。一任師金笑芻狗,斯文大業炳無窮。
五月風生小閣寒。去年酬唱倚闌干。幾番相對笑言歡。綠草池塘詩意思,黃梅時候雨辛酸。落花無奈倍悽然。
翻手書空字已成,忙忙人向兩頭爭。屈原不是尋漁父,千古誰人論獨醒。
擔簦挾策集英才,漫說春風到草萊。偶被天教閑處著,遽看朋誤遠方來。黃茅白葦勝前笑,積李崇桃付后栽。轉益多師無別語,心胸萬古拓須開。
殘臘應時飛絮起。疏影當窗,聞道花開矣。默語天寒渾不計。春來秋去真容易。二十四年身轉逝。塵夢驚醒,醒也還疑未。回首不堪癡立地。直拋萬箭攢心淚。
踏翻漁艇成家業,笑出蘆華月正圓。地闊天長三幅紙,同風千里為重宣。
芳時屢負挽難回,掃地東風杖起才。一病經春如有例,百花從此不須開。薔薇吹老堆庭刺,桃李飄殘滿院苔。輸與寒郊能得意,長安看盡紫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