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白閣道侶
寒思白閣層,石屋兩三僧。
斜雪掃不盡,饑猿喚得應。
香然一字火,磬過數潭冰。
終必相尋去,孤懷久不勝。
寒思白閣層,石屋兩三僧。
斜雪掃不盡,饑猿喚得應。
香然一字火,磬過數潭冰。
終必相尋去,孤懷久不勝。
在寒冷中思念著白閣的層層山巒,那里有兩三僧人住在石屋之中。傾斜飄落的雪怎么掃也掃不完,饑餓的猿猴呼喚能得到回應。點燃一炷香,那火光如一個字般,磬聲越過了數處結冰的水潭。我終究一定會去尋訪他們,孤獨的情懷長久以來已難以承受。
白閣:山名。道侶:這里指一起修行的僧人。層:指層層山巒。然:同“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某個寒冷的時節,身處相對孤寂的環境,從而思念起在白閣修行的友人,于是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道侶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冷寂,生動展現深山生活。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寧靜修行生活的向往。
爪利如鋒眼似鈴,
平原捉兔稱高情。
無端竄向青云外,
不得君王臂上擎。
吳均蕙圃移嘉木,正及東溪春雨時。
日晚鶯啼何所為,淺深紅膩壓繁枝。
青鳥東飛正落梅,
銜花滿口下瑤臺。
一枝為授殷勤意,
把向風前旋旋開。
憑闌卻憶騎鯨客,把酒臨風手自招。
細雨聲中停去馬,夕陽影里亂鳴蜩。
色比丹霞朝日,
形如合浦筼筜。
開時九九如數,
見處雙雙頡頏。
曉蟬嗚咽暮鶯愁,
言語殷勤十指頭。
罷閱梵書聊一弄,
散隨金磬泥清秋。
秋風仿佛吳江冷,
鷗路參差夕陽影。
垂虹納納臥譙門,
楓葉千枝復萬枝,
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東流無歇時。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朝朝送別泣花鈿,
折盡春風楊柳煙。
愿得西山無樹木,
免教人作淚懸懸。
珍簟新鋪翡翠樓,
泓澄玉水記方流。
唯應云扇情相似,
同向銀床恨早秋。
何事能銷旅館愁,紅箋開處見銀鉤。
蓬山雨灑千峰小,
欲將香匣收藏卻,且惜時吟在手頭。
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神女已相和。
一雙笑靨才回面,
只今諸暨長江畔,空有青山號苧蘿。
山路欹斜石磴危,
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銷遠澗憐清韻,
如松匪石盟長在,
比翼連襟會肯遲。
雖恨獨行冬盡日。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