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廷輔挽詞二首 其二
綠水白鷗三月天,
哀簫長短使人憐。
草鞋踏雨同歸去,
此事如今十五年。
綠水白鷗三月天,
哀簫長短使人憐。
草鞋踏雨同歸去,
此事如今十五年。
三月的春日里,綠水蕩漾白鷗翻飛,哀傷的簫聲時斷時續令人憐憫。曾一起穿著草鞋踏著細雨歸家,這樣的往事至今已過去十五年。
哀簫:哀傷的簫聲,挽詞中常用以渲染悲戚氛圍。
長短:指簫聲時斷時續,形容哀音綿延。
憐:此處指因哀傷而心生憐憫,表達對逝者的痛惜。
歸去:共同返回,指與曹廷輔昔日同行的經歷。
此為悼念友人曹廷輔的挽詞。作者回憶十五年前與曹廷輔春日同穿草鞋、踏雨而歸的溫馨往事,而今友人已逝,故借景抒情、撫今追昔,表達深切的追思與哀痛。
詩以春日麗景起興,由哀簫轉入往事追憶,通過‘草鞋踏雨’這一具體生活場景,將十五年的時間跨度與生死相隔的現實對照,突出對友人的懷念與離別的哀傷,語言平實而情致深婉。
束帶事趨謁,素志恒乖違。
迷途實未遠,遂茲故園歸。
榆柳紛掩映,蘭菊相因依。
俗轍稀往來,竟日掩柴扉。
復得反自然,諒匪造化私。
從來白骨易成精,
化作千嬌百媚形。
三十余年三里霧,
只消一棒便澄清。
林端結閣小躋攀,
四面嵐光繞曲欄。
佛法本來南北異,
個中北望見南山。
紅塵厭市廛,白首伴云眠。
巢父元無地,壺公別有天。
北山回俗駕,南岳定詩禪。
莫訝焦鷯細,逍遙且大年。
重重法界華嚴境,
煙柳滿城春正深。
彈指門開相見后,
善財灰盡一生心。
弘景掛冠永明年,筑樓三層家政傳。
俯聽松風輒欣然,時人望之疑是仙。
天教輕捷游方外,自喜向來不為宰。
耄期猶且有壯容,誓戒何妨臨鄮海。
別來已歲馀,雁影不堪疏。
矍鑠遙聞爾,陟岡差慰予。
采薪乍有信,飛夢覺紛如。
寄語阿咸子,殷勤問起居。
賦詩白蓮池,
夢中聊爾爾。
寄謝無極翁,
此吾夢中語。
誼同兄弟學同師,勒馬東風惜別離。
臥病祇因仙骨瘦,求歸豈為北山移。
鳳池日暖冰初泮,鰲禁天長柳欲絲。
無限春光留未得,暮云煙樹兩依依。
塵懷中酒。清夢都吟瘦。
離緒西來銷盡否。岳色河聲依舊。
兩行宮柳鳴蟬。鞭絲界破蒼煙。
淡淡斜陽疏雨,秋情猶記當年。
蕭條臈后復春前,雪壓霜欺未放妍。昨日倚欄枝上看,似留芳意入新年。
靜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壽陽妝。玉顏須傍韶春笑,莫斗嚴風與惡霜。
百花爭早孰過梅,天與芳時豈待催。莫惜黃金置清賞,隔年春色為君開。
長安憶,最憶是灰塵。
地有寸膚皆著糞,天無三日不焚輪。
并作十分春。
三年一紙到關東,
江月邊云萬里同。
研淚題詩連夜寄,
不知何日達南中。
微紅泛臉波,薄醉融渦暈。縈損玉爐煙,蘭麝催人困。
銜花燕未歸,簾幕黃昏近。暝色度疏鐘,故故傳幽恨。
古木刳為舟,
野藤牽作纜。
釣人寒雨中,
遠望煙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