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三十三
既非扶險阻
何必問年齡
既非扶險阻
何必問年齡
既然不是要依仗險要的地勢或艱難的環境,又何必去詢問年齡呢?
既非:既然不是。
扶:依仗,依靠。
險阻:險要阻塞之地,此處可引申為艱難的環境。
何必:表示不必、無須,用于反問加強語氣。
此為殘句(《句 其三十三》),具體創作背景難以考證。推測可能為作者對當時社會以年齡評判能力等世俗觀念的回應,體現其突破常規認知的思維特點。
此殘句以反問形式指出,若無需依仗外在艱難條件,年齡便不應成為衡量標準,簡潔有力地傳遞了豁達灑脫的人生態度,展現了對固有觀念的反思。
碧蹄新壓步初成,
玉色郎君弄影行。
賺殺唱歌樓上女,
伊州誤作石州聲。
年少鄭郎那解愁,
春來閑臥酒家樓。
胡姬若擬邀他宿,
掛卻金鞭系紫騮。
毯敝衣無處結,
寸心耿耿如刀切。
今朝欲泣泉客珠,
及到盤中卻成血。
酒腸雖滿少歡情,
身在云州望帝城。
巡次合當誰改令,
先須為我打還京。
欲住村西日日慵,
上山無水引高蹤。
誰能求得秦皇術,
為我先驅紫閣峰。
每欲尋君千萬峰,
豈知人世也相逢。
一瓢遺卻在何處,
應掛天臺最老松。
二千余里采瓊瑰,
到處傷心瓦礫堆。
唯有繡衣周柱史,
獨將珠玉掛西臺。
亂疊千峰掩翠微,
高人愛此自忘機。
春風若掃階前地,
便是山花帶錦飛。
路絕空林無處問,
幽奇山水不知名。
松門拾得一片屐,
知是高人向此行。
小有洞中長住客,
大羅天下后來仙。
出門即是尋常處,
未可還它跨鶴鞭。
腥臊海邊多鬼市,
島夷居處無鄉里。
黑皮年少學采珠,
手把生犀照咸水。
夜行無月時,
古路多荒榛。
山鬼遙把火,
自照不照人。
欲折楊枝別恨生,一重枝上一啼鶯。
亂山重疊云相掩,君向亂山何處行。
山房水閣連空翠,
沉沉下有蛟龍睡。
老僧趺坐入定時,
不知花落黃金地。
乞巧望星河,
雙雙并綺羅。
不嫌針眼小,
只道月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