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恭侍大駕宿齋宮有作
六合塵清化日熙,南郊有事致齋時。煖回玉殿春光早,漏轉銅壺夜景遲。五色云霞依鳳輦,九天星斗映龍旂。侍臣肅睦惟瞻仰,滿袖天香近紫微。
虎旅龍驤列兩階,翠華今夕駐蓬萊。圣心亹亹祈天眷,星象森森拱上臺。已喜祥光調玉燭,更看和氣藹春臺。禮成明日同稱慶,歌頌無能愧谫才。
六合塵清化日熙,南郊有事致齋時。煖回玉殿春光早,漏轉銅壺夜景遲。五色云霞依鳳輦,九天星斗映龍旂。侍臣肅睦惟瞻仰,滿袖天香近紫微。
虎旅龍驤列兩階,翠華今夕駐蓬萊。圣心亹亹祈天眷,星象森森拱上臺。已喜祥光調玉燭,更看和氣藹春臺。禮成明日同稱慶,歌頌無能愧谫才。
天地四方塵埃澄清,太平盛世陽光和熙,南郊舉行祭祀,此時正處于致齋之時。溫暖回到玉殿,春光早早來臨,銅壺滴漏轉動,夜晚的時間顯得遲緩。五色云霞圍繞著帝王的車駕,九天星斗映照出繪龍的旗幟。侍從之臣恭敬和睦,唯有瞻仰,滿袖都是天香,靠近帝王居所。虎賁之師如龍騰躍,排列在兩階,皇帝的儀仗今夜停駐在齋宮。圣主心意勤勉,祈求上天垂愛,星辰羅列,拱衛著中臺。已欣喜祥光調和了四時,更看見和氣相融,滿是春日的美好。明日祭祀禮成,一同慶賀,我缺乏歌頌的才能,深感慚愧。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郊祀:古代在郊外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儀式。
致齋:古代祭祀前整潔身心的齋戒儀式。
鳳輦(niǎn):帝王的車駕。
龍旂(qí):繪有龍紋的旗幟,古代帝王儀仗。
紫微:本指紫微垣,星官名,這里借指帝王居所。
虎旅龍驤(xiāng):形容禁軍威武,如虎之師,如龍騰躍。
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子,代指皇帝車駕。
蓬萊:借指齋宮,形容其莊嚴如仙境。
亹亹(wěi):勤勉不倦的樣子。
玉燭:指四時氣候調和,如玉之溫潤。
春臺:春日的臺榭,喻指美好的景象。
谫(jiǎn)才:淺薄的才能
此詩創作于作者侍從皇帝進行南郊郊祀、宿于齋宮之時。郊祀是古代帝王祭天的重大典禮,需提前齋戒以示虔誠。詩中反映了這一典禮前的準備場景,及侍從官員隨駕的真實感受,是典型的宮廷應制題材作品。
全詩圍繞郊祀宿齋的場景展開,通過環境、儀仗、星象等細節,展現了典禮的莊嚴與盛世氣象,既頌帝王之德,又表侍從之誠。語言典雅,結構嚴謹,是明代宮廷應制詩的典型代表,具有歷史與文學雙重價值。
莫令胸次著崔嵬,萬事于人何有哉。欲向懸崖看積雨,幾經空谷撼奔雷。山花無思開還落,溪鳥忘機去復來。此地逍遙吾足矣,解愁春甕不須開。
空林凈如掃,石徑穿嶺細。紺廬出深樹,飛湍下云際。偶逢赤髭侶,囑我聽真諦。菘肥齋缽豐,樾古佛燈翳。周檐棘籬短,野枳香入袂。夕磬兩三聲,半巖花雨霽。
煙扉羅幌護鐘重,燈火人家遠寺鐘。何事月明雙鸀鳿,海棠花下睡初濃。
深山雪后巖壑空,槎牙古木號嚴風。長溪流澌凍欲合,野徑時有行人通。青騾裝重征途白,三子懷冰凜寒色。鄉園何處渺羈愁,歲晚天涯猶作客。前村有酒不惜錢,泠氣直透三重綿。
予行物已隔,極境愈欲至。獨有仙巢子,被發跪云內。棲巖玩頹陽,流谷響清喟。須臾始云覯,伺我九千歲。海中多真人,徒美遐不值。瑯霄有飆輪,中夜以為會。
講肆延陶令,今非馬隊扃。葛巾原漉酒,絳帳且傳經。高浪西津白,生煙北固青。江南書札近,好寄鶴丘銘。
老子昔去周,函谷度青牛。關尹攀紫氣,道德衍千秋。翻然忽思游人間,李樹復指雍之邱。雍邱優游七十載,笑把一籌添滄海。鸞停鵠峙何矍鑠,青鬢朱顏常不改。有子腰金侍紫宸,汝作納言帝命新。事業方輝伊陟譜,奉詔歸歡未老人。獻罷綸綍舞萊服,筵列松喬洛社賓。南山獻頌當此時,青鳥正棲靈長椿。椿年綿邈梅作友,椿庭蓊郁槐當牖。和羹若作須梅實,食報咸知種槐叟。肆余櫟材何足論,生平竊幸登龍門。燕山聊寄靈椿頌,頌君世澤滿乾坤。太史歲歲奏國瑞,老人一星光晨昏。
水旱年年費請求,仰勤湯禱與堯疇。何時三十六雨足,當寧免懷云漢憂。一杯未吸甕頭春,三疊聊攲雨裛塵。不用遽興風伯訟,弘羊真是可烹人。
中宵獨起翕張發,百物模糊恐我心。樹借森風傳鬼語,月瞠怪目看幽人。獰螢攫面飛陰箭,詭石潛波捉冷痕。大地蒼山誰殺死?千層黑幕掩尸身。
但知有悲歡,不復辨眉目。半是舟行行,半緣淚簌簌。
詩從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轉佳。巖瀑隨風雜鐘磬,水花如雨落袈裟。
春風蕩屋雨填溝,東閤翛然擁罽裘。鄰壁黃粱炊未熟,喚回殘夢有鳴騶。
江城邂逅殆前緣,自降紅塵不計年。驢背相逢疑是夢,鹿巖遙望恍如仙。嶙峋風骨殊堪敬,冷淡襟懷劇可憐。別后芳音經歲斷,征鴻飛杳若為傳?
沒水攀蘿琢馬肝,赍持堅潤出風湍。潛藩每恨端溪遠,疊作山中峭絕看。
坐戀殘年漫有情,夜堂燒燭待天明。不愁老大無同輩,祇覺聰明愧后生。得歲笑看新舊歷,無眠厭聽短長更。香消酒冷人初靜,忽報晨雞第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