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大愿和尚
道朗居太山,達磨住熊耳。
手擎清涼月,靈光溢天地。
盡騎金師子,去世久已矣。
吾師隱廬岳,外念全刳削。
擲孔圣之日月,相空王之橐鑰。
曾升麟德殿,譚無著,邇來便止于匡霍,
瀑布千尋噴冷煙,旃檀一枝翹瘦鶴。
峴首故人清信在,千書萬書取不諾。
微人昔為門下人,一從散席歸寧后,溪寺更有誰相親。
青山古木入白浪,桐江太守社中人,還送郤超米千石。
寶書遽掩修章句
道朗居太山,達磨住熊耳。
手擎清涼月,靈光溢天地。
盡騎金師子,去世久已矣。
吾師隱廬岳,外念全刳削。
擲孔圣之日月,相空王之橐鑰。
曾升麟德殿,譚無著,邇來便止于匡霍,
瀑布千尋噴冷煙,旃檀一枝翹瘦鶴。
峴首故人清信在,千書萬書取不諾。
微人昔為門下人,一從散席歸寧后,溪寺更有誰相親。
青山古木入白浪,桐江太守社中人,還送郤超米千石。
寶書遽掩修章句
道朗曾居住在泰山,達摩曾住在熊耳山。他們手托清涼明月,靈光照耀天地。他們都騎著金獅子,離世已經很久了。我的師父隱居在廬山,外界的雜念都被剔除干凈。他拋開儒家的觀念,探究佛法的奧秘。曾在麟德殿講法,談論無著之理,近來就隱居在廬山。瀑布千丈,噴吐著冷煙,他如旃檀林中的瘦鶴般超凡。峴首的老朋友依然虔誠,多次寫信邀請他都未得到應允。我從前是他門下的弟子,自從散席回家后,溪寺里還有誰和我親近呢。青山古木倒映在白浪中,桐江太守是社中之人,還送來像郤超送米那樣多的供養。師父匆忙掩上寶書去修撰章句。
道朗:東晉高僧,曾居泰山。
達磨:即達摩,南天竺僧人,住熊耳山。
金師子:佛教中象征菩薩的坐騎。
刳削:剔除。
孔圣之日月:指儒家的學說。
空王:指佛。橐鑰:原指風箱,這里比喻佛法的奧秘。
麟德殿:唐代宮殿名。
無著:佛教術語。
匡霍:指廬山。
旃檀:一種香木。
峴首:山名。
清信:虔誠。
郤超米:郤超曾給僧人支遁送米,后泛指對僧人的供養。
寶書:指佛經。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可知,大愿和尚隱居廬山,曾在宮廷講法。詩人曾是其門下弟子,離開師門后對師父十分思念,可能在聽聞一些關于師父的事情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佛教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文人與僧人交往頻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大愿和尚的敬仰與思念。其特點是充滿佛教文化元素,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現出高僧的修行境界。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與佛教的交流以及佛教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宋賈兩名士,茫然立下風。信知古賢圣,多隱卜醫中。
門業鳥衣舊,家風馬糞馀。庭留忠厚誥,楹蓄子孫書。有慶承先德,無才愧隱居。故青氈一片,珍重守菑畬。
密樹窺青果,方塘數綠荷。久晴田水細,向晚野煙多。兀坐幾忘起,成詩費屢哦。歸鞍猶覺早,再欲叩煙蘿。
轉覺成幽趣,生涯到處閑。溪云分半榻,野鶴共三間。門向疏疏竹,窗臨淺淺山。客仍頻遠過,差不厭癡頑。草屋頻遷次,東風值早過。耳慚聾太晚,發喜白偏多。潭靜雁無影,春歸鶯自歌。浮生惟一笑,不必問如何。林吐微微綠,山回黯黯春。藥欄隨地得,詩思逐時新。瘦影堪誰似,孤懷只自真。呢喃雙燕子,感激伴閑身。
日落荒阡白霧深,紫騮嘶顧出疏林。回頭已失來時路,杳杳金盤墮翠岑。
紀事只聞《籌海志》,征文空誦送僧詩。未曾遍讀《吾妻鏡》,慚付和歌唱《竹枝》。
去去香魂不可招,些歌聲入楚云遙。要知此恨成終古,月冷西江半夜潮。一江波浪沉寒玉,萬古綱常付老天。我到高涼問遺事,至今猶有郡人傳。
何處寒薇問首陽,名山竟遣落蠻荒。秋心瘦入詩人骨,箬笠峰頭夕照黃。
第宅新修數十秋,石樓丹勒日光浮。賜書寶動驪龍見,封誥函開彩鳳留。種德庭除時在念,渥恩霄漢世難酬。課兒學運齋前甓,猶似桓公在八州。
魚龍寂寞秋江冷。風含翠筱娟娟靜。幽樹晚多花。微風燕子斜。卷簾殘月影。寒水光難定。佳句染華箋。虛空不離禪。
薄命飛花水上游,翠蛾雙鎖對沙鷗。塞垣草沒三韓路,野戍風凄六月秋。渤海頻流思母淚,連山不斷背鄉愁。傷心漫譜琵琶怨,羅袖香消土滿頭。
郊庠已見詠臺萊,近密仍多著撰才。漢武得人何足道,內朝今亦盛鄒枚。
平坡飛翠立群巒,大隱新開十二闌。秀色迥當銀闕墮,清輝疑傍玉樓看。歌成郢國千花聚,賦就梁園萬竹寒。何似一舟乘興去,閉門三日臥長安。城隅一曲抱滄浪,有客新裁薜荔裳。檻外漁舟回七澤,座中龍笛到三湘。松花暮合陶潛里,草色春添杜甫堂。莫向峰頭歌白雪,夜驚神女出高唐。
赫赫四公子,賢豪胥籠蓋。賓客久寂寞,馀烈猶未艾。匹夫尚輕俠,氣焰通中外。遂使法網張,豪杰蒙系逮。關東郭解亡,濟南瞷氏敗。庶姓甘屏息,富民徙關塞。大獄急頻興,奸人弄機械。澆風熾一時,遺禍流異代。傷哉王跡熄,版藉久破壞。世族業摧殘,細民究何賴?根本終動搖,有國當深戒。
鄉社雞蟲閧,天關虎豹屯。雙屝關寂寂,萬事付渾渾。身并蟭螟寄,年隨駟馬奔。夷險不在境,方寸植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