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太師致仕還洛三首 其一
國老無心豈為身,五年朝謁慰簪紳。
元臣事業通三世,舊將威名服四鄰。
遍閱后生真有道,欲談前事恐無人。
比公惟有凌云檜,歲歲何妨雨露新。
國老無心豈為身,五年朝謁慰簪紳。
元臣事業通三世,舊將威名服四鄰。
遍閱后生真有道,欲談前事恐無人。
比公惟有凌云檜,歲歲何妨雨露新。
文太師沒有私心,不是為了自身利益,五年來上朝謁見慰藉了朝中官員。元老大臣的事業歷經三朝,舊日將領的威名讓四方鄰國敬服。他看遍了后輩,覺得真正有道德學問;想要談論往事,恐怕身邊已無人知曉。能與文太師相比的只有那高聳入云的檜樹,年年都能承受新的雨露恩澤。
國老:指文太師,是對年高德劭的大臣的尊稱。
簪紳:指士大夫。
元臣:元老之臣。
三世:指三朝。
凌云檜:高聳入云的檜樹,比喻文太師品德高尚、地位尊崇。
文太師即文彥博,他在政治上歷經多朝,功勛卓著。此詩是文彥博退休回洛陽時,詩人所作以表達對他的敬意。創作時間應在文彥博致仕之際,當時北宋政治局勢相對穩定,文彥博作為元老重臣備受尊崇。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文太師的功績和品德。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事例和象征手法展現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元老重臣的敬重。
未覺艱虞極,常悲氣類孤。空存影酬贈,安得色敷腴。曠宇寒能滿,秋芳淡欲無。方知楚累恨,勇決訪彭居。
夢魂飛入瑤臺路,九霞宮里曾相遇。壺天好景自愁人,春水泛花何處去。
成虧系軒冕,心地生眼花。極知一餉靜,可掃兩鬢華。琴雪同臥起,風月通貸賒。高哉彭澤柳,不比邵平瓜。
苕水相逢眼便青。
鱗鱗新綠漲篙竿,飛雁聲中歲已闌。梅蕊尚能供冷淡,酒杯那復問甜酸。徵招不入幽人夢,節物空驚壯士肝。趁取芳菲行樂去,麗詞妍唱暖春寒。
青衫勿自少,委質皆王臣。貴賤物外耳,直道惟其人。下惠信先覺,到今如北辰。居閒儻未能,君志終當伸。
冗官固當汰,一手揮萬蠅。群類雖難除,臭腐寧久憑。致治固有要,必去世所憎。彼物無已害,天民本蒸蒸。
石頭城破,任青天墜了,一拳撐住。入地高皇肌未冷,忍噴燕山塵土。烙鐵橫燒,皮囊四裂,十族齊聲去。犬羊崩角,斑然一只黃虎。莫論忠字橫心,即關師友,義亦同終古。馮道褚淵寧有血,廁里落花紅腐。一縣鄉山,雙門石竇,此地東川路。十三陵上,夕陽人砍煙樹。
泛海得驪珠,輝光比明月。剖身藏之歸,持以獻丹闕。終受魚目讒,謫為金陵客。生還見妻孥,自憐無定跡。旋與親愛辭,復作千里別。蘭棹入寒煙,梅梢落晴雪。翩翩孤飛鸞,寧肯棲枳棘。冥冥海天長,遙望云中翼。
東風吹暖柳如煙,寄語行人緩著鞭。燕舞巧防鴉鶻落,馬嘶驚起駱駝眠。
真人自有龍蹻術,可笑長生事戰爭。
眼倦燈初灺,窗虛雪乍明。微知花氣息,獨與硯平生。瀉竹侵幃濕,冰泉入茗清。猶慚僧課密,澀殷曙鐘聲。
柘漿工析酲,卉醴可消暍。客至亦不疏,沃此蔭清樾。道人有眼句,翰墨相應發。勿隨標指看,舉似團扇月。
城頭松柏鎖愁煙。
記得三溪溪上春,瘦筇容我夜敲門。一生幾見此人物,十日九從師笑言。閒得得來非有意,冷湫湫去若為論。西山第一煙云窟,好駐高人雪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