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二十六首 其十五
明頭落節,暗里吃交,
毒手當渠癢處搔。
雪里鷺鷥飛不見,
一只銀瓶掛樹梢。
明頭落節,暗里吃交,
毒手當渠癢處搔。
雪里鷺鷥飛不見,
一只銀瓶掛樹梢。
表面上做事有失分寸,暗地里也遭受挫折,厲害的手段正好用在關鍵之處。就像在雪地里鷺鷥飛起來難以看見,好似有一只銀瓶掛在樹梢上。
明頭落節:表面上做事有失分寸。
暗里吃交:暗地里遭受挫折。
毒手:厲害的手段。
當渠:對著他,這里指用在合適的地方。
癢處搔:比喻用在關鍵處。
鷺鷥:一種水鳥。
此詩作者是釋嗣宗,他是宋代的一位僧人。這類頌古詩往往是對禪理的闡釋和表達。宋代佛教禪宗發展興盛,僧人常以詩歌來傳達禪意、啟發修行者。這首詩可能是釋嗣宗在日常修行感悟中創作,用以表達對禪理的獨特見解。
這首詩主旨在于傳達禪理,其突出特點是用奇特的意象和簡潔的語言營造神秘意境。在文學史上,這類頌古詩是宋代佛教文學的一部分,對于研究宋代禪宗思想和文學創作有一定價值。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愿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秾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 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 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控馬攀鞍事打毬,花袍束帶競風流。 盈盈巧學兒男拜,惟喜先贏第一籌。
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ǔ侨巳ソ袷捤鳎簤衾@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涌圣泉。昔日昔時經此地, 看來看去漸成川。歌臺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勝往年。 莫言波上春云少,只為從龍直上天。
茫茫大塊洪爐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煙廢壘,老樹遺臺。 太行如礪,黃河如帶,等是塵埃。不須更嘆,花開花落,春去春來。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西山不似龐公傲。城府有樓山便到。欲將華發染晴嵐,千里青青濃可掃。 人言華發因愁早。勸我消愁惟酒好。夜來一飲盡千鐘,今日醒來依舊老。
未開常探花開未。又恐開時風雨至?;ㄩ_風雨不相妨,說甚不來花下醉。百年枉作千年計。今日不知明日事。春風欲勸座中人,一片落紅當眼墜。
青云得路及華年,好結風塵物色緣。作吏誰真能免俗,此行何必異登仙。
但留政跡憑人說,勝有辭章與世傳。輿論分明史筆在,循良文學不同編。
東風鷺影幾橫斜,晚日飛來漾雪華。 好伴閑身春雨里,一川煙雨落梨花。
胡虜昔何在,遙聞將士訛。 何曾親吉甫,遽欲奪蓬婆。 浪議輕癰潰,成功幸石磨。 未知廊廟計,終始果如何。
山家境界無畦畛,住處隨人意所便。 澗汲巖棲忘世累,石耕略種盡天年。 時驚虎觸柴扉月,長鶯啼綠樹煙雨。 不信卻無人種杏,知從何處覓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