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二十六首 其十六
笊籬木杓,錢貫桶索,說妙談玄俱是錯。
清平鼻孔塞乾坤,天下衲僧無處摸。
明來握土成金,悟去百草皆藥。
拗折俱胝指頭,踏斷趙州略彴。
平常一句用無窮,限量知見徒斟酌。
笊籬木杓,錢貫桶索,說妙談玄俱是錯。
清平鼻孔塞乾坤,天下衲僧無處摸。
明來握土成金,悟去百草皆藥。
拗折俱胝指頭,踏斷趙州略彴。
平常一句用無窮,限量知見徒斟酌。
笊籬和木杓,錢串子和桶索,談說玄妙高深的道理都是錯誤的。清平和尚的鼻孔能塞住整個乾坤世界,天下的僧人都無處捉摸。明白之后能把泥土變成金子,悟透之后百草都可成為良藥。拗斷俱胝和尚豎起的指頭,踏斷趙州和尚所說的獨木橋。平常的一句話有著無窮的妙用,那些有限的見識和見解只是白費心思去琢磨。
笊籬木杓:笊籬是一種用于撈取東西的工具,木杓是舀水或其他液體的器具,這里泛指日常用具。
錢貫桶索:錢貫指穿錢的繩子,桶索是提桶的繩子,也代表平常事物。
清平:可能是一位高僧。
衲僧:指僧人。
握土成金:比喻獲得了超凡的能力或智慧。
俱胝指頭:俱胝和尚以豎一指為禪機。
趙州略彴:趙州和尚有關于“略彴”(獨木橋)的禪語。
限量知見:有限的見識和見解。
此詩是古代禪詩,創作于佛教禪宗發展較為興盛的時期。當時禪宗強調通過日常行為和事物去領悟佛法,反對空談玄理。詩人創作此詩也是為了宣揚這種禪學思想,引導人們從平常生活中去體悟禪機。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禪宗的頓悟思想,反對執著于言辭和玄理。其特點是以日常事物和禪宗典故入詩,通俗易懂。在禪詩發展中,它豐富了禪詩表達禪理的方式,對后世禪學思想傳播有一定影響。
新種龍仙葉葉長,春風吹作辟邪香。那能白日驂鸞去,手把璚枝獻紫皇。
謾道仙禽能住世,一春長與病相依。臥殘白日消朱頂,夢斷紅塵擁毳衣。瘦骨正宜煙火絕,輕身寧羨稻梁肥。憑誰解贈青田價,放出凌空一一飛。
白露難晞甚,今年霜信遲。水寒時作霧,冰少不成澌。出峽三江接,回帆兩岸移。浮家吾與汝,何日更相期。
如君黃綬有芳芬,總隔娥江亦得聞。昔取鴨欄頻射水,今從鳧舄遠乘云。深宵巡徼提兵馬,絕谷來仙斷酒葷。益信今來無此輩,轉于梅福思紛紛。
自去長干側,終年桂嶺西。新秋望鄉處,無奈白云迷。
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憂。野岸平沙合,連山近霧浮。客悲不自已,江上望歸舟。
猿鶴年來信有依,澄江句好憶晴暉。微吟草閣聽寒籟,獨坐黃昏對紫薇。踏地雙鞋須自愛,暖寒諸會莫相違。東門酒熟瓜堪換,不用黃金滿載歸。
云檐排比玉妃房,戶戶俱鋪紫木床。圣后從來勤內治,不教偷懶雜沉香。
牢落衰年病轉侵,醫編藥裹廢閒吟。臥銷白日塵凝屨,起對青銅雪滿簪。霜后癡蠅看老態,天邊倦鳥識歸心。維摩不出文殊去,門巷蕭條翠蘚深。
少年鞍馬疾如飛,賣盡儒衣買戰衣。老去不知筋力減,夜闌猶夢解重圍。
華燈入夜玲瓏白,花枝俏臉盈盈隔。彩鬢一雙飛,流香生茜衣。榕波春已綠,誰約珠潭曲。璧月正依依,郎行新歲歸。
墻角疏花兩樹香,春風滋味已先嘗。便教萬樹連山谷,不似沖寒意更長。
二十學從戎,白頭猶異地。誰知黑河流,盡是征夫淚。
簾同夏亶真成陋,床類楊褒亦太寒。不是窈娘容絕世,何妨日日借人看。
公在忠州日,人高長者風。忮心無后段,寧愧贊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