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雜詩 其十三
執政今何日,山陰又閉門!
未須論相業,且莫負君恩!
典故詞林重,綸音國體存。
小臣有封事,職在敢無言!
執政今何日,山陰又閉門!
未須論相業,且莫負君恩!
典故詞林重,綸音國體存。
小臣有封事,職在敢無言!
如今執政大臣處于怎樣的時勢呢,卻像山陰的謝安一樣閉門不出!先不用去談論他們的宰相功業,至少不要辜負君主的恩寵!典故在詞林中被看重,皇帝的詔令體現著國家體制。我作為小臣有要上奏的事,職責所在怎敢不進言!
執政:掌握國家大權的人,這里指宰相之類的大臣。
山陰又閉門:山陰是東晉謝安的隱居地,這里借指大臣不理政事、閉門不出。
相業:宰相的功業。
典故: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詞林:指文壇、文苑。
綸音:指皇帝的詔令。
封事:密封的奏章。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存在執政大臣不理政事的情況,詩人出于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自身的職責,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評執政大臣的不作為,強調臣子應盡的職責。其特點是言辭直接,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狀況和部分文人的政治態度。
文星一個落南州,太史今為萬里游。云漢依然天北向,風波已見海安流。亦知王粲久為客,惟有杜康能解憂。欲問南山射虎者,數奇何事不封侯。
何方問奇客,扁舟載尊俎。欲采芙蓉花,悠然向南浦。
素風直倚廉為重,末習真收簡作醇。輔郡上煩千里寄,來賢親辦一翻人。井中紫氣家家俗,天上陽和處處春。后杜先張還故事,幸庵元自有芳塵。
長楊賦罷又長門,文字當年誤馬卿。今日論才非昔日,但憑豐乳與肥臀。
昌黎空作送春詩,只道門前柳絮飛。豈識一犁江上雨,春風于此大知非。
萬里關河落木秋,又攜行李上扁舟。元龍湖海增豪氣,司馬山川愜壯游。帆影乍開風浩浩,客程漸遠水悠悠。應知別后相思處,明月天涯江上樓。
客舍微茫見曉星,忽聞高語苦叮嚀:“堂前樂圣歌將作,枕上游仙夢早醒”。
海內車書混一時,奎章御筆寫烏絲。朝來中貴傳宣急,南國宮娥拱鳳池。
著水飛輕雨,隨風灑暗塵。棹歌才只尺,不見棹歌人。
古木蒼藤繞短籬,吾家風物盡于茲。臥聽暗牖蟲聲苦,望斷秋風柳影疲。月下浮生朔望日,世間好夢有無時。去來今本一彈指,門對青山只自卑。
華燈張筵促弦急,隔簾霜落風吹入。琴中彈得烏夜啼,啼聲夜寒高復低。林烏何來飛撥剌,夜半啞啞聲不歇。姑蘇城上拂黃云,銅雀枝邊繞明月。月行漸遠聲漸稀,揚彩各自東西飛。東邊日中有伴侶,看汝飛鳴日邊去。
花枝欹曲竹勾連,中有青眉地上仙。清露和香殊旖旎,晚風吹鶴更蹁躚。只知盡里今無筆,誰信人間別有天。叫斷青鸞飛不到,黃塵一隔路三千。
茲池何日辟,洗耳浪傳名。不遇巢由輩,安知泉水清。
粉萼朱華俱滿叢,鶯喧蝶舞亂春風。前年手種今年看,自覺淹留已老翁。弱柳海棠雖晚栽,翠眉紅臉已齊開。蜀姬艷色巴姬舞,并送春愁入眼來。長愛武陵溪上人,種花無數碧溪濱。莫輕野客時情薄,看盡靈桃歲歲春。行繞新芳不擬回,春光二月已全催。江南寒食饒風雨,未落應須日日來。憶昔空園今作林,墻頭枕上總成陰。廢興人事非天意,時暫紛華亦賞心。
不同楊柳爭妍,冷笑托根泉石。歲寒寄語高人,可問調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