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潘潭州十首 其四
楚國固多蘭與荃,
長林野水若何邊。
樵夫政自不知貴,
采賣何曾直一錢。
楚國固多蘭與荃,
長林野水若何邊。
樵夫政自不知貴,
采賣何曾直一錢。
楚國原本有很多蘭草和荃草,生長在幽深樹林和野外溪水邊。樵夫根本不知道它們的珍貴,采摘售賣時根本不值一文錢。
楚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此處泛指南方之地。
蘭與荃:均為香草名,常用來比喻君子賢人。
政自:正自,根本。
直:通“值”,價值。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不被重視的現象,詩人借此詩抒發感慨。
此詩主旨是感慨美好事物和人才被埋沒。以蘭荃喻人,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老禪墨戲信奇哉,山谷稱揚意亦瑰。未似燈前出寒影,真香不假返魂梅。
小艇無人載綠陰,白鷗門外筍成林。不知多少山中雨,染得一江春雨深。
卻過雙泉寺,因懷馬舍人。托交空有日,為別動經旬。古澤蓼花亂,高原禾黍新。秋風吹獨馬,望爾一傷神。
笑破小桃腮,滴倦嬌楊淚。每遇東君不自持,漂泊何由悔。雁足惜裙紅,麈尾凝眉翠。細搗煙霞入舊醅,獨品重重味。
芙蓉開港二,一路入紅云。露濕光猶泫,波明影自分。仙人四酒棹,游女妒羅裙。若共荷花撥,秋風豈屬君。
攜酒來尋桃葉渡,聽歌共上木蘭舟。人當醉極偏矜醒,歡到關情反作愁。疊浪遠山描淺黛,媚人明月趁清秋。朱欄曲曲香風散,絲管聲中笑韻流。
譙鼓鼕鼕入四更,行行三五入西城。隔壕喝問無人應,怕恐人來捉眼生。
歸途擬向城中去,論舊翻驚人已非。悵望敬亭煙雨外,平生漫說謝玄暉。
啼殘野鳥春歸去,開遍好花人不知。向曉高堂對青鏡,蕭騷惟見鬢邊絲。
文章早歲愧盧前,心死如灰不復然。魚目混真非易識,驪珠出海事虛傳。飛鳴何敢分鸮鳳,枕漱惟應近石泉。幾度打頭風雨惡,碧桃紅杏自年年。
田夫踏車如踏弩,田婦踏車心更苦。老天不雨將奈何,稻隴看看作焦土。我行見此三嘆息,欲助農忙恨無力。假令一旱似往年,豈獨憂貧復憂賊。我雖七尺金紫身,圣恩許作歸耕人。詩書不了糊口計,與爾將來同苦辛。擊鼓揚旗禱神福,且莫先憂食無粥。賢侯恤民天所憐,好雨時來歲還熟。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真是瑤臺月下仙,徐熙落墨若為傳。輸他巧思紅裳女,寫出幽姿意宛然。
翁為髯相小尤稀,此卷于今信絕奇。墨暈淺深行筆意,紅光上下吐珠時。名高擅世無他手,語硬盤空況此詩。散發不知何處去,想應龍尾學騎箕。
珂馬長安道,趨陪幾見秋。那知遷轉地,翻動別離愁。光祿詩名遠,容臺禮數優。空山中夕夢,長繞鳳凰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