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吟 其二十六
絳闕仙都一散郎,
偶來塵世且佯狂。
身中自有長生寶,
夜夜飛神謁上蒼。
絳闕仙都一散郎,
偶來塵世且佯狂。
身中自有長生寶,
夜夜飛神謁上蒼。
我本是絳闕仙都的一個散郎,偶然來到塵世暫且裝作癲狂。我身體里自有長生的法寶,每夜都讓神魂飛去拜見上蒼。
絳闕:指仙宮。
散郎:閑散的郎官,這里指地位不高的仙人。
佯狂:假裝癲狂。
長生寶:指道家認為的能使人長生的修煉成果。
飛神:使神魂飛動。謁:拜見。
作者白玉蟾是道教南宗第五代祖師,其詩詞多與道家思想、修煉相關。此詩創作背景應與他的道教修行經歷有關,可能是在修煉過程中,對自身修煉境界有所感悟而作,體現了道家追求長生、超凡脫俗的思想。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道家修煉可獲長生的思想。其特點是語言直白,以仙凡對比突出自身追求。在文學史上,反映了道教文化對詩詞創作的影響,為研究道家詩詞提供了素材。
圣主龍飛念故人,侯門雨露一番新。
登瀛已寵皇華貴,被彩專榮白發親。
好語舊聞千歲鶴,仁風今扇七州春。
定知福壽無邊際,坐看云來舞繡茵。
平生林處士,一葉老波光。坐令西湖名,千古磨蒼蒼。
邇來子李子,掉鞅出柴桑。官閑到休日,清淺尋幽香。
金風度林麓,野艇生微涼。竹間寄登覽,孤岑水中央。
拂石辨奇跡,哦詩味遺芳。歸來筆不停,醉墨翻淋浪。
他時三賢亭,合著君在旁。只恐作霖雨,幽夢通商王。
六閱淳熙禩,秋高日仲辛。大君敷渙號,重屋薦明禋。
玉輅興清廟,龍旗亙紫宸。云陰連夜解,霽色一朝新。
周禮樽罍備,虞韶樂舞陳。合宮天地并,侑席祖宗均。
峻墄登三獻,修楹秩百神。肅祗伸睿意,肸蚃降高旻。
宣室宜膺福,慈闈亟拱宸。簪花馳萬騎,歸胙見雙親。
厘事超隆古,年齡肇億春。蓼蕭覃有截,成命播無垠。
惠馂頒群后,恩波逮老臣。祝堯非健筆,徒學華封人。
青山吐白玉,團欒光萬頃。
何時飛來峰,著此破昏暝。
料想清夜闌,主人深自領。
安得招歡伯,三人成對影。
一別賢關二十年,人間萬事盡悠然。
堪嗟戎羯膻腥地,元是衣冠禮樂天。
騎馬相逢南紀道,離尊同舉大江邊。
此時景色如秋色,自古丹青妙莫傳。
蟲唯蜻蛚類,近漸實知時。
露重哦寒曉,更深攬夜思。
堂中譏晉什,床下誦幽詩。
唧唧俱成詠,何曾撚斷髭。
圣主披英俊,公才是擢犀。
班揚俱氣懾,屈宋亦眉低。
健鶻摩天翼,真媒歷塊蹄。
回眸看賤子,下駟與鹍雞。
瞬息光陰便百年,壯時無謂此身堅。莫隨白日悠悠去,要見先民的的傳。
心恥文俳似班馬,眼看青紫自頭旋。望云飛鳥長天外,臨水不知魚在筌。
沈吟巖野意不展,燮理一身居屢遷。愿學只知依孔圣,懶從禪客問因緣。
圣門子貢最明達,肯使宮墻但及肩。天生我才樸更拙,未逢良匠入雕鐫。
清漳見公二十載,論仁一句期超然。致知兩字足功力,方信能行窮化先。
南山文會未振起,公今遠去岷江邊。聞說豺狼臥當路,日向黃昏休更前。
況復江城動鼙鼓,四時烽火長相連。征輪決去曳不止,男兒性命絕可憐。
曉月子規驚別夢,冥冥空有淚痕濺。臨岐相贈要切語,慎勿使我空華顛。
得得尋梅已覺遲,憑欄空賦惜花詩。
流傳遠信人千里,漏泄春工雪一枝。
照水豐容妃子浴,傍山瘦影伯夷饑。
最憐清絕牽情處,月落參橫畫角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往者如江,來者如何。
往來無盡,弗移弗那。
奉身理物,何少何多。
天長地久,我生靡它。
樂此泉兮,于山之阿。
天地生萬物,陰陽相配偶。兩家因媒妁,是以為夫婦。
男貴有器識,不問財薄厚。女貴有賢行,不問色妍丑。
二者既相值,家肥得長久。二者儻不然,舉動多掣肘。
夫無婦承順,何以事父母。婦無夫應援,何以事姑舅。
外或專放蕩,薄游酗樽酒。內或資悍厲,爭競恣紛糾。
儻信牝雞晨,長舌肆讒口。離間骨肉親,敗亂廉潔守。
居官鮮德操,居家失孝友。漸漬不覺知,頓使初心負。
故須礪剛方,循循常善誘。使其良心生,悔恨能自咎。
若也縱沉迷,一切俱聽受。冥然在世間,禽獸而牝牡。
堂堂六尺軀,方足俱圓首。聰明不下人,何乃畏仇偶。
子孫則象之,余殃貽厥后。吾言誠伐病,宜以銘座右。
天地一郛郭,陰陽司啟閉。大江蟠其中,滔滔每東詣。
彌漫萬頃寬,源委眾流細。經營到楊子,詎可以里計。
頗聞神禹功,設此限地勢。群龍沸波浪,風雨雜吞噬。
稍非濟川手,未免魚腹瘞。三國取漢鼎,英雄馳亂世。
交朋若弟昆,反眼或背戾。各取天一方,巢穴自株柢。
唯于阿堵中,快心咸底滯。曹丕亦時杰,弭節悸無際。
胡為稱干戈,狂酲倚微毳。笑指鐵甕城,不韙欲睥睨。
皇穹佐有德,奪鑒俾昏翳。煙塵一時平,兵威即衰替。
我來吊瓜洲,與子若宿契。焦山空在望,我實媿牽制。
山遠誰憐眉黛愁,水明遙憶眼波秋。
久拋大白猶閑事,卻對短檠真拙謀。
楚佩紉香塵未暗,巫云賦夢語多浮。
扊扅政恐閨人怨,曾效當年擁髻不。
設羅門巷靜,草深山更幽。
何事勤誅鋤,杖屨來羊求。
王孫未歸楚,萇弘已棄周。
惜此年年綠,君其勿剪休。
云日韜光山水幽,亭亭風送雁來秋。
當時祓禊千華好,今日登臨萬葉愁。
刻蠟桂香環遠路,縷金蓮色亂方舟。
丹青妙處身知在,不作浮鷗信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