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望云思親圖
英英白云在天際,一度看來一惘然。
膝下綵衣何日著,明朝花甲又經年。
望云不得隨云去,黃鵠南飛萬里秋。
只尺太行山在目,此心千古共悠悠。
英英白云在天際,一度看來一惘然。
膝下綵衣何日著,明朝花甲又經年。
望云不得隨云去,黃鵠南飛萬里秋。
只尺太行山在目,此心千古共悠悠。
輕盈潔白的白云在天邊,每看一次都讓人悵然若失。什么時候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呢,明天父親就又年長一歲了。望著白云卻不能隨它而去,黃鵠在萬里秋空中向南飛去。太行山近在眼前,我的這份思親之情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悠遠綿長。
英英:輕盈明亮的樣子。
惘然:失意的樣子。
綵衣:指老萊子娛親的典故,相傳老萊子年七十,常穿五彩衣為兒戲以娛雙親。
花甲:指六十歲。
黃鵠:鳥名,即天鵝。
只尺:應是“咫尺”,形容距離近。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身處異鄉,不能陪伴在父母身邊。在看到白云等景象時,觸發了他的思親之情,恰逢父親又年長一歲,更增添了他的愧疚和思念,于是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親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它反映了傳統的孝親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濁塵諒為嘆,世樂豈足預。振褐掃塵遐,飄飄獨遠舉。寥寥巖岳際,蕭蕭縱萬慮。靈真與我游,落景乘鴻御。朝乘云輪來,夕駕扶搖去。嗷嘈天地中,囂聲安得附。
電閃注光六十春,滿腔心事對兒陳。畢生耕稼頗知味,十載詩書枉問津。退一步行途總坦,作三冬計境常新。汝曹學藝須勤奮,磨厲甄陶肯讓人。
默而耀,虛而照。借用不慳,合體無兆。石牛臥而青山寒,木馬嘶而明月曉。有底般人,相逢恰好。
圓沼泓登璧彩浮,萍新殊未覆游鯈。纖鱗不用時驚沒,香餌雖投是直鉤。
見說仙郎賦遠游,嘉興西北是蘇州。鴛鴦湖上春來水,別思相隨到處流。
三洲崖石翠岧峣,金削芙蓉冠碧霄。空洞欲吞潭底月,崢嶸雄壓海門潮。扣舷漁父應難覓,采藥仙翁去莫招。幾度凌風游絕頂,松濤千頃散簫韶。
與君合志復同年,爾汝忘從揔丱前。北郭林丘頻往返,東岡泉石更延緣。行藏意氣寧相遠,老大頭顱忽自憐。早晚投簪還舊隱,葛巾藜杖共悠然。
家有圖書便不貧,一灣門徑碧溪濱。山林深密宜今世,梅竹婆娑似故人。少閉柴門延野叟,多營菜圃慰脾神。幾年役役方休息,收放渾如一釣綸。
久憶環滁勝,登臨忽此亭。席分溪石潤,酒帶釀泉馨。院靜禽時語,松深露晝零。古人那可作,聊誦壁間銘。
橫塘憶,憶得曉猶眠。昨夜新涼桐葉雨,比來小極菊花天。短被戀吳棉。
彩帕蒙頭手挈筐,河源兩岸采柔桑。此中應有支機石,織出天孫云錦裳。
小隱輕華屋,深山自結茅。亂苔侵石磴,疏竹映花梢。泉瀨含清韻,風來慰淡交。閉門燒柏子,好把道書抄。溪透桃源路,門連小華峰。虹霓橫水檻,羽蓋偃巖松。日月詩魂迥,煙霞道氣濃。欲尋鐘呂去,世外說從容。廚給胡麻粒,山供鹿脯盤。掃門遲客至,入郭借書看。種竹添風韻,留松老歲寒。一生無別事,雞犬戀劉安。自得窮通樂,而無寵辱驚。韜光聊混俗,去知默陶情。毛竹蒼龍瘦,云衣白鶴輕。時敲朝斗磬,林外玉聲清。野水明窗幾,通渠繞屋流。鷺沖煙織素,魚避月沉鉤。草鬧蚊虻市,林昏蝙蝠秋。開懷覺清曠,萬象入冥搜。生計淡無味,終焉樂有馀。灌畦親抱甕,種秫學拈鋤。擇木翔歸鳥,臨淵聚戲魚。地偏心更遠,靖節愛吾廬。剪葉霜風勁,關門謝遠游。深村梅映雪,前浦水明樓。蜜熟蜂衙放,膻殘蟻陣收。地爐無獸炭,炙背補衣裘。
了卻塵囂問大還,寒花清晝自閑閑。蒼顏不老霜前色,臥雪齋頭亦小山。
顛毛之絲,眼角之黐。是身頹老,與世支離。枯禪心了了,空劫鼻垂垂。曉寒霜結,山川薄霽。夜月行河漢,遲借伴還來。機用妙不銷,彈指知音知。
攀陟情忘疲,洞壑洵回邅。朝陽開霏微,夕景映澄鮮。菡萏不可見,白雀徒空傳。窈窕北牖室,演漾南華泉。虛竇顯向背,隱磴潛亙綿。蔽虧欺日月,藏納杳云煙。削鑿太華小,淡瀩神島連。偶然二儀創,遂奪萬古妍。寓真賞非一,尋異懷屢遷。浩蕩觀物化,聊謝區中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