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羅隱
一著讒書未快心,幾抽胸臆縱狂吟。
管中窺豹我猶在,長安冠蓋皆涂地,仍喜先生葬碧岑。
一著讒書未快心,幾抽胸臆縱狂吟。
管中窺豹我猶在,長安冠蓋皆涂地,仍喜先生葬碧岑。
寫了一部《讒書》還未能讓心中暢快,多次抒發胸臆縱情狂放地吟詩。我就像從竹管里看豹只見到一斑般還在世間,長安的達官顯貴們都已敗落,仍欣慰先生能葬在那青山之中。
讒書:羅隱所著文集,多諷刺現實之作。
管中窺豹:通過竹管的小孔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冠蓋:指達官顯貴。
碧岑:青山
羅隱一生懷才不遇,十多次科舉不中,其作品多有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此詩作者可能是羅隱的友人,在羅隱去世后,感慨其生前遭遇,目睹當時社會權貴的腐朽與衰敗,寫下此詩以表悼念。
此詩主旨是悼念羅隱,突出羅隱敢于批判的精神和懷才不遇的遭遇。詩中對權貴的嘲諷體現了一定的社會批判意識,在對羅隱的相關作品中具有獨特的情感表達。
干祿非良圖,好遁實素抱。昔為駕壑松,今作出山草。茫茫海岳隔,冉冉齒發老。淵明書甲子,拾遺歷天寶。迷涂諒未遠,貴在知幾早。我聞茅峰下,曾有臥龍人。風云未承運,淵潛聊自珍。世無卞和氏,誰辨玉與珉。緇塵化衣裳,我獨潔其身。攬鏡忽自笑,奈此白發新。海翁古徵士,接武諸公后。聞名三十年,傾蓋即如舊。示我伐木章,無能出其右。籊籊秋竹竿,坐睨蒲質朽。試問五兩綸,何如一杯酒。昔我客朱方,曾識三數公。獨欠之句曲,遍走山西東。向來劉與王,疇能繼高風。今我來金淵,尸祝素王宮。閱人晨星稀,見子夕照紅。何當分鄰燭,竹徑相與通。
愁思胡笳夕,凄涼漢苑春。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已新。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
長安人海同為客。登樓無復黃塵色。舌辨起風雷。連旬廣座開。匆匆來又去。不盡留連處。未到十三陵。自慚虛此行。
冠蓋成陰中路回,獨攜蓮社道人來。千巖萬壑初相識,分付晴嵐面面開。
甫也道亦喪,孤身出蜀城。彩毫終不撅,白雪更能輕。命薄相如命,名齊李白名。不知耒陽令,何以葬先生。
浙河十月菊猶斑,客御貂裘未覺寒。遲暮更知為客惡,羈窮猶自借書看。朔風幾夜驅鴻雁,苦雨驚時損蕙蘭。安得雀離三百尺,一超紆譎破憂端。
銜石成癡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至人本天游,上古惟野處。如何種菊者,亦勝封千戶。萬鐘且唾去,況復問阿堵。先生東陵侯,成敗久目睹。幾程上金臺,一節綰銅虎。肯從赤松游,餐芝擘麟脯。溫故窮丹鉛,投閒棄圭組。自是橫江鯨,終然辭網罟。獨醒笑眾醉,此舉冠千古。二疏三高后,欲數指難僂。毋煩北山移,猿鶴當起舞。昔寓南國居,日與蕘牧處。今營西郭居,官梅映窗戶。硯山如可博,尺度先畫堵。此計當勇決,結構須快睹。伐藤斷長蛇,臥石凜伏虎。山廚富筍蕨,客至當脩脯。野芳散紅紫,粲粲五雜組。放懷山水窟,脫跡名利罟。平泉綠野堂,盛事追往古。愿學樵夫拜,相從丈人僂。應笑趨炎人,奴顏八風舞。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靜千官里,心蘇七校前。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
工人總入詩人隊。秀才豈是工人比。壓倒李青蓮。揮豪捷似煙。嵇康躬鍛冶。但為怡情也。此日利人群。先求知力均。
清川曲岸進遲遲,采得菊花三兩枝。撚弄秋香斜日下,有懷江國去年時。
日壓城煙光少留,朝昏應似我悠悠。人生百歲今已半,世故萬端無幾求。學道初聞滅正受,深居不賦畔牢愁。尚須一舸輕波上,自詠新詩送白頭。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少年挾英氣,聞雞慕劉祖。老來臥蝸牛,風雨懶出戶。酒空薪炭盡,景況詎堪睹。自嘆衫袖短,豈曰不善舞。此日始生日,避喧作溪行。出門阻風雪,仆瘁馬亦驚。歸臥春一窗,隔窗聽雪聲。擁衾守藥鼎,客至慵出迎。顏色日已老,何由得青精。未能歌雪兒,聊復呼曲生。夢中游西園,一壺梅下傾。
抽絲旋化春裾色。紛綸翕霍三千尺。電母為投梭。將如織女何。吳邦嘉麗地。三絕稱神藝。襟袖裹江山。真看指顧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