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山景禪師
一度林前見遠公,
靜聞真語世情空。
至今寂寞禪心在,
任起桃花柳絮風。
一度林前見遠公,
靜聞真語世情空。
至今寂寞禪心在,
任起桃花柳絮風。
曾有一次在樹林前見到景禪師您,靜靜聆聽您的至理真言,讓我頓覺世間俗情皆空。直到如今,您那寂寞的禪心依舊未改,任憑那桃花飄飛、柳絮隨風。
一度:一次。
遠公:此處借指景禪師,遠公一般指東晉高僧慧遠。
真語:真理之語,指景禪師所說的禪理。
世情空:對世間的人情世故看淡、放下。
禪心:指清靜寂定的心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在與景禪師交流后,被其禪理和禪心所打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存在一定的紛擾和世俗的繁雜,而景禪師的禪修境界成為詩人所向往和贊賞的對象。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景禪師的禪心。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禪意。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禪學的關注和對禪修境界的追求。
高標照我發星星,百尺樓邊一寸莖。樽自不空如北海,客非善飲類公榮。四筵驚起聞豪唱,五斗拚教解宿酲。何事詩筒來較晚,且容湯粥煮榆羹。
嗔火焚和氣,令人相貌惡。修羅才現前,菩薩都走卻。養就三毒軀,恣為五欲樂。智者善思惟,早服慈悲藥。
去年寒食已為客,今年寒食未還家。春前莫負一杯酒,山后聊觀三朵花。
繡桁沈沈,蕙薰扶起新寒淺。玉鉤消息不分明,人比天涯遠。飄蕩東風未慣。盡關情、鶯窺燕盼。乍移燈火,又轉闌干,湘魂愁顫。深坐前宵,畫堂斜掩金波滿。朦朧花霧散如潮,蜻翼捎香斷。別緒春云暗卷。記殷勤、驚鴻半面。夜明空許,覓遍芳塵,黃昏亭院。
昨夜微云概太清,銀河映帶壽星明。祥開碧落中元節,人頌升平上相生。天上異恩尊帝傅,洛陽好事寫耆英。長身獨樂園中老,疑是平園舊弟兄。
太行何高高,塵寰失秀綺。我數乘飛車,側度千嶺紫。聞君觀落日,立馬井關止。獨憑天下脊,俯視衣帶水。一線走金蛇,絕倒龍門子。天風一徘徊,回蕩九萬里。纈眼射寒光,太古雪不圮。云幻三兩峰,全晉作旖旎。禹力不到處,金輪下無底。春寒凍不出,瑟縮西窗倚。突兀世界觀,求君五字里。
蜿蜒金翠倚青冥,虛谷時傳萬歲聲。葆羽毿旓云氣濕,玉龍鱗甲夜寒生。關河拱挹皇居壯,宮殿深嚴圣慮清。自愧山林麋鹿性,也隨鹓鷺到承明。
古稱馬革裹尸還,祗有空言世共傳。一死如公良偉甚,百年遺廟獨巍然。要從身后觀馀烈,試聽軍中奏凱還。文武衣冠方迭起,后先奕葉更綿綿。
野寺無人到,春風掃落花。重尋舊游處,泉石繞煙霞。
一檐冬日送清溫,疏竹蕭蕭覆短垣。來就老僧同曝背,不妨危坐默無言。
耆英圖障爛如星,勝似屏風映紫莖。洛社便如同此樂,商顏未必采其榮。戴花劉九徒歌舞,當局溫公豈醉酲。試問諸賢閒得否,熙豐一鼎沸于羹。
承恩雖內殿,得道本深山。舉世相看老,孤峰獨自還。溪來青壁里,路在白云間。絕頂無人住,雙峰是舊關。
心王不自明,便被六賊擾。見色已昏迷,聞香即顛倒。功德與法財,盡底遭劫了。只因無慧力,貧窮三惡道。
恅愺浮生短景催。西風斷角送愁來。換盡六朝金粉影。爭忍。暗紅還戀舊樓臺。盼到妍晴休恨晚。心遠。天涯不共暮潮回。一片蒼涼殘笛后。知否。江山如此使人哀。
天佑熙朝世產賢,承平舊業至今傳。萊公少避中元日,潞國同生丙午年。翰墨獨傳千古秘,聲名崛在二公先。功成野服平園去,要伴靈龜巢碧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