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圖二十三首 其十六 緯
盈盈緯車婦,荊布事素樸。
絲絲理到頭,的的出新濯。
心忙不遑食,腕倦何曾覺。
忽聽歸鴉啼,斜陽掛屋角。
盈盈緯車婦,荊布事素樸。
絲絲理到頭,的的出新濯。
心忙不遑食,腕倦何曾覺。
忽聽歸鴉啼,斜陽掛屋角。
那體態輕盈的織緯婦人,穿著粗布衣服,行事質樸無華。她將每一根絲線都仔細理到端頭,織出的布帛鮮艷潔凈如同新洗過一般。心中忙碌顧不得吃飯,手腕疲倦也未曾察覺。忽然聽到歸巢烏鴉的啼叫,才發現夕陽已掛在屋角。
緯車:古代紡織工具,用于卷繞緯線。
荊布:荊條編的發釵與粗布衣服,代指樸素的服飾。
的的(dí dí):鮮明、明亮的樣子。
新濯(zhuó):剛洗過,此處形容布帛新鮮潔凈。
遑(huáng):閑暇,不遑食即沒時間吃飯。
《織圖二十三首》為南宋樓璹組詩,描繪耕織生產全過程。此篇‘緯’具體刻畫織緯環節,反映當時江南家庭紡織業的真實場景,體現作者對勞動生產的觀察與記錄。
詩中通過織婦理絲、忘食、不覺疲倦等細節,展現古代勞動婦女的勤勞質樸;以歸鴉、斜陽點明時間流逝,側面烘托勞作艱辛。語言平實,生活氣息濃厚,是南宋耕織詩的典型之作。
坐閱江山會此亭,天風拂面酒微醒。長空一望春無際,落日千峰鳥外青。
天符革運,世誕英皇。在館神炫,既壯龍驤。六鐘集表,四緯駢光。于穆配天,永休厥祥。
臘鼓迎年粥暖,梅窗送酒春浮。敬通不仕已童頭。漸漸孺人白首。四十七年去夢,六千余里歸舟。他鄉似故易勾留。壽復榜成人壽。
驄馬能過問野梅,柴門何惜向陽開。空勞野客巡檐笑,實少高人載酒來。地僻誰懷元亮宅,月明深負謫仙杯。須知竹下三三徑,本為招邀二仲裁。
生日元同小趙公,里閭相接往還通。怪公日夜歸心切,欲寄此生丹灶中。聞公歸橐尚空虛,近送楞嚴十卷書。心地本無生滅處,定逢生日亦如如。
城陰帶幽寂,散步出林西。朝薺薆清景,春歸荒舊蹊。溪云傍花宿,野鳥過墻啼。多事風前絮,飄萍不化泥。
歷歷山坳凍迫人,指頭欲墮痹難伸。探囊速買三杯后,更覺陽和暢此身。
自有安車自不知,勞勞奔走欲何為?回頭打緊修工課,似我南山種豆時。
燈明村舍遠,露白曙鐘初。無事且高枕,有請惟故書。蹉跎秋過半,憔悴柳同疏。抱葉吟蟬靜,知時我不如。
荒臺寂寞挽彭城,戲馬臺留身后名。亞父既歸秦鹿逐,虞姬未別楚歌聲。路迷道失騅難逝,人去臺空草自生。載酒欣然窮勝力,舒懷不盡古今情。
北窗午夢驚啼鳥,起步前溪白板開。三徑涼邀秋雨入,一天風送酒龍來。蘭肴迭進頻移席,玉麈徐揮數舉杯。馀興堪攜期月滿,棹歌應奏紫云回。
溪上偶尋楊子宅,雨中還過習家池。那無勝地堪攜酒,喜有同宗足詠詩。江草青青愁遠別,林花寂寂笑歸遲。白鷗自是忘機物,莫遣南鄰野叟知。
圣祖艱難業,重孫擁佑恩。玉妃閑寶簡,仙御送金根。杳杳龍先去,翩翩鳳又翻。涂山望堯穴,日月萬春存。
同鄉交好復同官,嘉會如斯自古難。退食黃堂作閩語,蘇臺明月醉中看。
明德孚教,幽苻麗紀。山鼎見奇,醴液涵祉。鹓雛耀儀,騶虞游趾。福延億祚,慶流萬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