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盛君王屋題壁韻 其二
太古陰崖雪未融,萬年松老質如桐。
緱山鶴憩留仙跡,底柱峰高念禹功。
日月雙懸窺孔隙,樓臺倒影現虛空。
浮梁鐵索天門陡,凡骨難禁絕頂風。
太古陰崖雪未融,萬年松老質如桐。
緱山鶴憩留仙跡,底柱峰高念禹功。
日月雙懸窺孔隙,樓臺倒影現虛空。
浮梁鐵索天門陡,凡骨難禁絕頂風。
遠古以來陰崖上的積雪還未消融,歷經萬年的老松樹質地如同桐木。緱山有仙鶴棲息留下了仙人的蹤跡,底柱峰高聳讓人懷念大禹的功績。日月高懸仿佛在窺探孔隙,樓臺的倒影映現在虛空之中。浮橋鐵索旁天門陡峭,凡人之軀難以承受絕頂的狂風。
太古:遠古。
緱山:在今河南偃師東南,傳說周靈王太子晉在此乘鶴仙去。
底柱峰:即砥柱山,在今河南三門峽市黃河中,傳說大禹治水時曾鑿此山。
浮梁:浮橋。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定。推測作者可能在游覽王屋山等地時,被當地的自然景觀和歷史傳說所觸動,結合自己的感慨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定,人們有更多機會游歷名山大川,感受自然與歷史的魅力。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王屋山等地的壯麗景色,追思歷史。其特點是意境雄渾,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感悟。
冠卷塵埃亦漫彈,勒移終復愧家山。它年猿鶴應相笑,倦羽卑飛久未還。
緲緲云中山,曲曲山下路。杲杲春日明,靄靄春云度。唐風宛未改,汾水波揚素。計君歸日程,正當三月暮。清樽對落花,莫問塵與霧。
朝亦出門啼,暮亦出門啼。蛛網掛風里,遙思無定時。
烏帽翠云裘,行藏得自由。月宵尤醒藉,天路更風流。不作塵中夢,甘為世外游。林泉堪縱目,勢利懶回頭。
佛子金身三丈五,袒肩垂手觀下去。莫怪當年著眼高,等閒豈識群生苦。
欲待此君醉,竊分鳳尾馀。他年殺青手,高節為君書。
元化泄靈淑,產此神異姿。皓潔煥冰彩,不雜塵埃緇。啄慊四海云,九霄惟所之。忘機天壤間,何意虞羅欺。鎩我紫氛羽,劇我青田思。垂翅雞鶩群,矯首燕雀嗤。良玉污涂泥,仙格奴隸司。昔為青云器,今為糞壤遺。郁郁寥廓抱,依依知者誰。開此含丹睛,跡滯無異窺。胡為作近玩,養翮以前期。
煙塵銷歲月,又彈指、幾滄桑,悵垂老幽棲,縱無從隱,何忍言狂。盈囊零箋斷句,便不教追憶也難忘。往事西風一夢,驚心欲唱迷陽。茫茫,甚處是吾鄉,休更話行藏。念此日扁舟,匆匆歸去,卻似投荒。吟觴有誰共舉,渺長堤無復舊垂楊。莫問重來消息,相逢祗恁凄涼。
云槃長轂輦金繒,皓齒青蛾逐日新。一夜西風吹漢水,將軍歸去錦城春。
小山培塿溝中蛙,大山宛轉行黃蛇。風吹海霧曲塵起,山頭紅樹紅如霞。東來明月無根蒂,我行忽至山人家。山人好事喜客至,賓客滿屋書滿車。眼中頓有玉人兩,膝上文度鳴嘔啞。祝婦家傾伯倫釀,驅兒手煮盧仝茶。彌明結喉石鼎句,禰生頓足漁陽撾。原上脊令古兄弟,山中雞犬秦桃花。百年富貴謾稱意,歲月袞袞春江波。蹠顏夭壽不足惜,蟲沙猿鶴令人嗟。我起勸爾一杯酒,但持仁義終身多。今夕何夕且樂飲,奈此明月青天何。
朱弦獨向綺窗調,隔渡誰吹紫玉簫。恍見盈盈眉黛淺,休嗟漠漠海天遙。鏡中花發三千樹,波外虹迷廿四橋。人世幾番經小劫,秋星暗數總寥寥。
樹杪過流星,輕霜落半庭。疏花與孤客,相對一青燈。獨酌梅花下,憐花與鬢同。折花還插鬢,顛倒笑東風。
白白朱朱春已深,那知雪意更陰陰。落花幾陣遮山密,穿褐馀寒賴酒禁。騎馬不前真有恨,留衣過臘豈無心。等為遷客俱逢雪,誰似梁溪獨醉吟。
我有雙寶劍,來自闔廬宮。上有百寶環,下有千金玒。入水斬蛟鼉,入山斬羆熊。三年不得試,開匣生冷風。臨岐解相贈,歸去時磨礱。惜哉兩無用,所貴心相同。
懊惱復懊惱,懊惱無奈何。請郎且少住,聽妾懊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