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王右丞維滄洲圖歌
滄洲誤是真,萋萋忽盈視。
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
颯然風至草不動,始悟丹青得如此。
丹青變化不可尋,滄洲說近三湘口,誰知卷得在君手。
披圖擁褐臨水時
滄洲誤是真,萋萋忽盈視。
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
颯然風至草不動,始悟丹青得如此。
丹青變化不可尋,滄洲說近三湘口,誰知卷得在君手。
披圖擁褐臨水時
看著這幅畫,仿佛真到了滄州之地,滿眼都是繁茂的景象。頓時生出在春天小洲游玩的情思,真想提起衣裳去采摘芳香的白芷。颯颯風來可草卻不動,這才明白原來是精妙的丹青畫作如此逼真。丹青的變化難以捉摸,聽說滄州臨近三湘口,誰能想到它被畫在畫卷握在您手中。我披著毛毯對著圖好似臨著水。
滄洲: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褰裳:提起衣裳。
掇:采摘。
芳芷:香草名。
丹青:指繪畫。
三湘口:泛指湘江流域。
擁褐:披著粗布衣服。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看到王維所畫的《滄洲圖》后,被畫作的精妙所震撼,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王維以山水田園詩和繪畫著稱,其畫作往往富有意境,此詩便是詩人對王維畫作藝術魅力的生動反映。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王維《滄洲圖》的精妙。其特點是通過描寫觀畫時的錯覺和感受,生動展現畫作的逼真。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唐代詩人對繪畫藝術的欣賞和贊美,反映了當時詩畫交融的文化氛圍。
美哉延綠亭,水竹含清秀。中有鹿冠翁,枕書眠白晝。云卿通家子,翹思遠相候。執手問平安,呼童列觴豆。況當二陰月,大火將西流。
虎幔初開靈武壁,豹旗日繞賀蘭山。山頭遙望無烽火,淬劍磨刀黑水彎。
羽書分道報妖氛,靜掩柴關總不聞。名士離騷王孝伯,婦人醇酒信陵君。艱難世事添雙鬢,衰老文章成一軍。高臥羲皇春夢懶,窮巖那有出山云。
故林又斬新,剡源溪上人。天姥峽關嶺,通同次海津。灣深曲島間,淼淼水云云。借問松禪客,日輪何處暾。
獨樹道邊清影密,偶來閒坐已多時。塵勞擾擾於人厭,山勢亭亭與客宜。遠谷蒸云能變化,亂峰聯碧自逶迤。褰衣便欲尋幽勝,只恐山靈解勒移。
海埔崇朝氛祲蠲,日依行度宿依躔。鼎鐺薄試調和手,節鉞偏推掃蕩賢。盟府彤弓昭異錫,樂郊沉灶起炊煙。雅歌采芑應誰續,愿祝皇圖萬萬年。
客到征詩債,人來索藥錢。苦吟侵瘦骨,旅食又經年。蘇晉齋偏醉,維摩病是禪。無生欲有寄,何處問諸天。
偶入仙源訪道家,靈泉石髓好烹茶。避煙老鶴歸松表,聽法神龍入缽斜。風定高林消暑氣,雨迷樵徑濕苔花。蒲團坐冷山門寂,策杖歸來帶晚霞。
訪舊攜孤棹,江城落照紅。暮林投倦鳥,秋水偃長虹。燈起荒郊外,帆飛細雨中。三高不可作,千載仰遺風。
清江李氏子,遐棲蹈高躅。蕭散類輞川,幽深若盤谷。榮華絕外慕,漁樵聊自足。終此繼家聲,其樂矢弗告。
風號沙塞北,雪暗玉關西。聽水諳狐跡,循山趁馬蹄。三冬邊戍苦,萬里塞云低。漢節彫零盡,蘇郎應未歸。
邊塵不起海波澄,萬乘時巡出帝京。燕子風清仙仗肅,杏花日煖繡旗明。高年首謁均頒帛,良吏郊迎屢問名。鑾馭行將駐何處,黃金臺畔舊王城。
一株蘭蕙生春角,年年記取瑤池約。鬢影共云蹤,相思何處逢?花枝鸞鏡里,猶帶前宵淚。不忍畫蛾眉,湘江煙雨迷。
名花夾徑栽,秋色翳高臺。臺下行吟者,花神莫浪猜。
謫仙適竄夜郎道,主簿歸從飛鳥邊。但喜騎驢得佳句,忽忘揮麈是何年。且將肚束三條篾,敢望腰纏十萬錢。剩斬湘南幾竿竹,他時分我釣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