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 其一
恭承詔命入江東,指顧平蠻膽氣雄。
大將視師猶境外,累臣歸骨已舟中。
受纓信有終軍策,賜樂誰論魏絳功。
文告遍傳長嘆息,伊人失計是和戎。
恭承詔命入江東,指顧平蠻膽氣雄。
大將視師猶境外,累臣歸骨已舟中。
受纓信有終軍策,賜樂誰論魏絳功。
文告遍傳長嘆息,伊人失計是和戎。
恭敬地接受詔命進入江東,指揮作戰平定蠻亂,膽氣豪雄。大將在外視察軍隊,仿佛置身境外,而我這個罪臣已在歸鄉的舟中等待著葬身之地。我像終軍一樣自信有報國之策,可誰又來評判我如同魏絳那樣的功勞呢?文告四處傳揚,我不禁長嘆,那些主張議和的人真是失策啊。
恭承:恭敬地接受。
指顧:手指目顧,指揮、籌劃。
視師:視察軍隊。
累臣:古代被拘囚于異國的臣子對所在國國君自稱,這里是詩人自指。
受纓:終軍當年請求漢武帝賜給長纓,要把南越王縛來,這里表示有報國的決心和策略。
賜樂:春秋時魏絳因和戎有功,晉悼公賜給他女樂。
和戎:與少數民族議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可能處于邊境有戰事,朝廷在戰與和的決策上存在分歧。詩人可能因主張抗擊外敵而不被理解,淪為“累臣”,在這種情況下創作此詩,抒發自己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朝廷的和戎政策,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強烈。它展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對朝廷決策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軍事策略的爭議。
鐵烏老龍挺,誰為辨雌雄。
風揭珠簾夜氣清。香撲尊罍,初見云英。藍橋何處舊知名。今夕相逢,此恨消停。勸酒嫣然一笑傾。細意端相,無限娉婷。曲終猶帶繞梁聲。莫辭沈醉,為覆金觥。
官舍如何有草堂,野人熟處是難忘。池開月映千山迥,檻靜風生六月涼。幽徑也從穿別圃,小舟還似過橫塘。深知幕府文書省,盡付甘眠亦未妨。
鷺閑如可語,飛去復何圖。但見振兮振,不知于此于。難令公子濁,似是列仙癯。近逼孤云小,遙看點雪無。滄洲何爾我,白發自江湖。風雨魚歌外,玄真逝與俱。
寂寂送行車轍,無數綠苔生。搖蕩幾絲垂柳,難系故人心。往事忍更追尋。繡筵前、芳醑同斟。誰憐滄海明珠,竟隨魚雁浮沉。
三宗虛谷主西江,律髓精華每卷藏。珍集為君單管得,故應換骨檢神方。莫鄭邊隅并老師,郘亭勤校重殘遺。咸同詩格微遷變,可是皈依次祖詩。尺一南來更喚歸,見排同列事多歧。猶賢輕背山陵去,齒豁頭童待圣時。
嚴子釣臺畔,猶聞吟嘯聲。榮華付諸弟,蕭灑繼先生。自制茶槍嫩,新開酒面清。紅塵不拋擺,那得白云名。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圣念長如此,何憂不太平。湛露浮堯酒,薰風起舜歌。愿同堯舜意,所樂在人和。
倘使在南陽,應為孔明石。
密覆荒茅已數重,中開別戶更相容。苦無公事妨人樂,多有清閑借客慵。南浦潮平分剩水,北山路近得青松。怪翁歸意何能緩,新筑高臺見臥龍。
雙闕苕峣,仙馭往來瀛洲,天恃屏藩。想觚棱四起,風動星旋。環佩搖時疊響,銖衣舞罷生寒。悵塵寰遙隔,羽翼難憑,凝眺潸然。孤蹤自省,寂寞空床,玉壺滴盡更闌。心似流波東逝,長日無還。離去正逢花好,歸時莫放春閒。夢魂苒苒,昨宵飛度,絕險關山。
嘆關河在眼、孰雌雄,興廢古猶今。問中原何處,黃塵千里,遠水平林。聞說謳謠思漢,人有望霓心。想垂髫戴白,泣涕盈襟。流水高山還會,意不煩揮按,如見虞琴。□逶遲周道,四牡驟骎骎。盡諏謀詢度歸來,聊緩轡、歲晚雪霜深。西湖好,光風遲日,同快吳吟。
橫流一世盡亡身,忠義區區敢笑人。氣挾風霜馀舌在,諸君應復念蘇純。丈夫聲名動萬年,少陵壯語豈徒然。待批摺尾濡天筆,試整家居與朕看。
九鎖山中多隱仙,洞門終古掩云煙。茶生東塢偏迎日,松老西巖不記年。翠箬久藏千歲藥,碧池深納半山泉。蒼崖縱使秦驅得,未信能移一柱天。
應為覽德歸,來儀化靈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