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葉渡
書中見桃葉,相憶如不死。
今過桃葉渡,但見一條水。
憶渡桃葉時,綠楊嬌粉面。
丈水五石泥,好影照不見。
書中見桃葉,相憶如不死。
今過桃葉渡,但見一條水。
憶渡桃葉時,綠楊嬌粉面。
丈水五石泥,好影照不見。
在書中讀到桃葉的故事,對她的思念之情就像她從未逝去。如今路過桃葉渡,只見到一條江水。回憶起桃葉渡河之時,綠楊之下她有著嬌艷的面容。江水一丈深卻有五石泥沙,她美好的身影再也映照不出來。
桃葉渡:渡口名,在今江蘇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
桃葉:東晉王獻之的愛妾。
桃葉渡因東晉王獻之送愛妾桃葉于此而得名,詩人路過桃葉渡,聯想到歷史故事,觸景生情寫下此詩,可能當時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在游歷中產生了對歷史人物的懷念。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桃葉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今昔對比強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大作,但也以其質樸的情感和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對歷史人物的追思。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蓮步。自憐兩鬢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處。晝閑度。因甚天也慳春,輕陰便成雨。綠暗長亭,歸夢趁風絮。有情花影闌干,鶯聲門徑,解留我、霎時凝佇。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豫園長日鎖岧峣,為我聊懲鳥雀驕。碧沼靜能涵象緯,朱甍高自割煙霄。嵯峨玉聳棲云岫,宛轉銀題上漢橋。卻笑閑居先散騎,枋榆三尺也逍遙。
巖泉饒奇趣,松柏寄遠跡。如何孤蘭若,局蹐四蓬壁。慈云不垂蔭,朱離苦相射。赫矣尼連火,邈哉阿耨澤。四大久厭離,諸緣歸滅寂。是以煩惱身,更稱清涼宅。夜梵流妙音,朝觀離空色。竊從龐居士,巾發恣所適。
草莽生涯亂世酋,高門深院記春秋。周旋邊徼雙強黠,掃蕩中原五徹侯。黑土無言知倥傯,青樓有榻記彌留。誰知有子竟如此,輕把故園資寇仇。
昔聞駿骨出蒲梢,今見龍駒滿近郊。牧監奚官解調習,春風花外響鳴鞘。
熙熙春日暉,九畹正芳菲。劍佩歸來晚,幽香襲人衣。
杖履溪亭東,緩步躋另叢。春工播遙漢,萬物敷以榮。橘柚初著香,短篁亦含風。綠水漲舊堤,圓荷整新容。青山狎四圍,雨過多奇峰。幽薏詎不淺,丹衷托無窮。
此水何南北,當由人所為。引來元共派,分去必因卑。順逆流中判,盈虛浪乍移。從來歧路嘆,逝者亦如斯。
獨上高樓思何窮,況復秋光入望中。術未能仙曾遠地,天將可問莫書空。懸懷最是云□白,游目偏驚樹葉紅。漫對蒼蒼千歲柏,珊然笑傲與誰同。
憶昨秋風別晉安,幾回離恨月中看。豐城龍劍何時合,碧海鮫綃此夜寒。逐客蕭條蘭作佩,故人潦倒鹖為冠。天涯多少相思夢,尺素無由托羽翰。
西來逢至喜,險盡黃牛廟。夷陵窺列宿,偶得感通妙。
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
川廣片帆懸,輕霞欲暮天。蓼花明遠岸,蘆葉隱低田。風起青蘋上,云歸白鳥前。元多山水意,對此自悠然。
果下紫騮嘶,郎來自水西。折儂花不得,花不為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