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十五首 其一
去去實不去,是法住法位。
來來實不來,世間相常住。
去去實不去,是法住法位。
來來實不來,世間相常住。
看似離去實際上并未離去,一切法都安住于其本來的位置。看似到來實際上并未到來,世間的萬象恒常存在。
去去:表示離去的狀態。
是法住法位:法指一切事物和現象,這句話意思是一切事物都安住于其本來的位置和狀態。
來來:表示到來的狀態。
世間相常住:世間的各種現象是恒常存在的
偈頌是佛教中用于表達教義、禪理的語句。此偈頌創作于佛教發展的時期,作者可能是在參禪悟道過程中,對世間現象的本質有了深刻感悟后創作,意在傳達一種超越世俗表象、領悟佛法真諦的心境。
這首偈頌主旨是闡述佛法中對世間現象本質的看法,強調不被表象所迷惑。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哲理。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人們理解佛教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河伯笑海若,小大固殊料。雜縣眩鐘鼓,雅音豈不和。性質閡聞見,俯仰成山河。深識邁當世,薄俗常見呵。遐哉懷古心,太息竟何如。徙薪不及早,爝火能燎原。羝羊亦解觸,乃自撤其藩。族類既以殊,禍害安忍言。饑蛟宅深浦,水族無安瀾。猛虎在灌林,百獸多憂患。前謀已無及,后慮寧復論。當斷不能斷,揖盜徒開門。食貨生之源,易窮久乃變。金玉炫耳目,始覺菽粟賤。逐末競錐刀,舉世互相煽。海客多奇淫,大利遂私擅。桑孔術亦工,何由救瞑眩。節流豈無策,睫遠誰能見。哀哉涸轍魚,惻矣巢堂燕。乾坤托大義,振古匪自今。誰歟戴發齒,而忍懷佗心。黃金爾何物,能使聽者瘖。胡越殊風會,歡愛同裳衾。禍機伏肘腋,一發誰可禁。人心逐如面,咫尺成商參。好音伊可懷,亨魚溉釜鬵。惻惻匪風詩,寄慨一何深。
榆輴漸出金門遠,蘭膳深悲玉座空。奕葉舜華推至孝,前朝文母繼清風。柏城郁郁依嵩北,石闕隆隆鎮洛東。白發老臣何以報,日期西去掃山宮。
濯足寒流憩柳灣,祓除塵土上漪瀾。系舟南浦經年憶,秉燭羌村后夜歡。作客久難諳世路,逢人偏苦問長安。山靈莫漫嘲逋客,留得懷中一寸丹。
巾幗勤王舊有名,羅敷同姓亦同情。紅妝自可張軍氣,錦傘繇來建義聲。
江舟泊危浪,江岸草霏微。寒風疾于箭,颯颯穿我衣。潮聲日夜作,人去何時歸。
開口是,合口是,眼下無妨更著鼻。開口錯,合口錯,眼與鼻孔都拈卻。佛也打,祖也打,真人面前不說假。佛也安,祖也安,衲僧肚皮似海寬。
舊家宮廟尚崔巍,王氣南來黯劫灰。一代衣冠零落盡,幾人愧對史公來。
仗鉞臨雄鎮,輸忠翊大廷。紫霄搏鶚隼,白日走雷霆。即擬參元化,何因賦獨醒。風塵聞望眼,歷歷太行青。
久合鳴珂上九關,一麾猶許飽看山。豐年諸縣公事少,燕寢清香兵衛閒。鳥度屏風明水鏡,云生畫棟擁螺鬟。向來蛛網蝸涎污,勝處豈非天地慳。
六博爭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丈夫賭命報天子,當斬胡頭衣錦回。
手探月窟足天根,悟盡羲圖造化原。嘉遁有窩甘偃蹇,觀光無意羨飛騫。詩成比賦猶堪詠,道在希夷信莫言。勝日良辰留客處,清風滿抱酒盈樽。
莫嘆他鄉死,君王也不歸。年年野棠樹,花在路傍飛。
閉門人事未蕭條,為有秋花慰寂寥。失學且從豚犬懶,娛親偏喜瑟琴調。閑云粵嶠宜高枕,苦海吳門想折腰。乞得長林容散木,盡收風月入詩瓢。
湖漘枕帶三百寺,二時鐘鼓驚魚龍。祇應天下有此景,人間雖有難與同。
匹馬翩翩出漢關,春風塞草幾芊綿。人憐季子貂裘敝,自誓桑生鐵研穿。羊角會摶溟海上,鴻毛行遇順風前。吾軍政賴君增氣,萬里青云穩著鞭。瞇眼風沙去路迷,又攜書劍過山西。片心耿耿摧尤壯,六翮翩翩養復齊。千里會看黃鵠舉,一枝休嘆彩鸞棲。丈夫自有乘車日,司馬橋名不浪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