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過兗輒擬謁闕里轍阻追賦
明珠不解舍衣邊,日禱驪龍枉自虔。借問儒家懷闕里,何如佛子慕西天。
片香幾買經過日,萬木終懸會葬年。只尺翻來一不至,是誰騎馬倩誰鞭。
約如一豎牧千羊,博取三墳覽百王。誰越殷周徵夏禮,獨馀江漢寫秋陽。
孫枝歲久龍鱗暗,翁仲霜濃馬鬣長。不用今朝愁不至,年年此路自堂堂。
明珠不解舍衣邊,日禱驪龍枉自虔。借問儒家懷闕里,何如佛子慕西天。
片香幾買經過日,萬木終懸會葬年。只尺翻來一不至,是誰騎馬倩誰鞭。
約如一豎牧千羊,博取三墳覽百王。誰越殷周徵夏禮,獨馀江漢寫秋陽。
孫枝歲久龍鱗暗,翁仲霜濃馬鬣長。不用今朝愁不至,年年此路自堂堂。
明珠不舍得離開身邊,每日向驪龍祈禱也是白白虔誠。試問儒家心懷闕里,與佛子仰慕西天相比如何。點片香花費了經過的時光,終究還盼著能趕上孔子會葬的日子。近在咫尺卻一次都沒去成,是誰騎著馬又該讓誰來鞭策呢。就像一個牧童放牧千只羊,博采三墳之書遍覽百王之事。誰能跨越殷周去探究夏禮,只有在江漢之地書寫秋陽般的情懷。孔子后裔的家族歲月久了光彩漸暗,墓前石人像在濃霜中顯得馬鬣形封土更長。不用為今天沒去成而發愁,年年這條路都堂堂正正地在這兒。
明珠:可能象征珍貴的事物或理想。驪龍:傳說中黑龍,頷下有珠,這里指難以求得之物。闕里:孔子故里。佛子:佛教信徒。片香:點燃的香,代指時間。三墳:傳說中我國最古的書籍。孫枝:指孔子后裔。翁仲:墓前石人像。馬鬣:墳墓封土的一種形狀。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詩人每次經過兗州都想拜謁孔子故里闕里卻受阻,在此背景下創作此詩,反映其對儒家文化的尊崇以及未能實現心愿的心境。
主旨是表達對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向往與未能拜謁闕里的遺憾。特點是善用意象和典故,文化底蘊深厚。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情感。
羽王拙宦人,沈精托文秇。頗修鄴下言,突過景龍際。沾沾意自伐,汲汲取相媚。十載七徙官,青衫轉成敝。徒令五彩翰,零落偏荒裔。
春遲今歲因逢閏,獨往尋春春望賒。日午陰崖初散雪,夜深微雨乍催花。星橋已見收燈市,山郭頻聞覓酒家。自是金閶嘉麗地,不緣兵火減繁華。
山雌之弟竹雞兄,乍入雕籠便不驚。此鳥為公行不得,報晴報雨總同聲。
我乘千里興,君向五湖游。蕉鹿浮生夢,莼魚故國秋。星霜孤倚劍,風浪幾維舟。寂寞毗陵客,蒹葭盡夜愁。
一水接滄溟,六鰲秋可釣。試聽欸乃歌,吾亦發長嘯。
海宇洪熙戴至尊,愚臣殿陛最蒙恩。常依黼扆承清問,每荷綸音獎直言。萬古茲山藏玉劍,九霄何路從金根。馀生莫罄?埃報,血淚橫膺不忍論。
北闕三臺五省,東山萬壑千巖。琴書中有真味,風月外無多談。
一自良人逝,冰霜苦自持。紅顏身不死,白璧行無疵。鏡里鉛華謝,胸中鐵石期。覆舟身不沒,節孝有天知。
白頭同有母,奉養愧羅威。謀食身難隱,居貧志易違。和柔春草似,皎潔白華非。愛日心無極,朝陽露莫晞。
小橋通南浦,夾道桑榆綠。水繞若連珠,風傳芰荷馥。
咄咄書空數歲頻,梅花四十指頭春。膏肓泉石終慚我,大雅聲光卻望人。木榻可辜千里夢,綈袍能戀百年身。朝來聽得筠人語,流水桃花有別津。
欲宦乏王事,結主遠恩私。為身不為名,散書徒滿帷。連冰上冬月,披雪拾園葵。圣靈燭區外,小臣良見遺。
質行疑似鈍,至論本亡奇。一寸虛靈地,千年德政碑。更窮山犖確,毋嘆路逶遲。官職時來作,天公自已知。
風雨才知人苦聽。慢遣纖云,綻損天青鏡。花露朝陽紅不定。鳥啼樓畔香通徑。萬種閑情無字詠。不惜詩殘,且放瓊杯冷。睡起雙眸容易凝。昨宵已是添寒更。
盧生昂藏七尺軀,少薄章句不為儒。南來淬劍滄溟上,拂袖欲探驪龍珠。自信虎頭非食肉,共知猿臂有雄圖。有時走馬出東郭,玉靶橫穿金仆姑。瓊崖昨日兵戈接,盡道黎人一鼓滅。豈意叢林隱祻機,幾陣官軍盡流血。幕府尚欲成前功,白羽南來飛不絕。盧生此時奮臂起,奉檄徵兵向吳越。我聞黎姓本跳梁,鴟張豕突固其常。圣朝但當置度外,豈必悉甲事窮荒。韜弓臥戟彼何世,窮兵黷武得無傷。君不見前年征交南,生民膏血成寒潭。交人含怒思一逞,至今虎視方耽耽。貪功挑釁覆轍在,兵連禍結復何堪。鄙人之憂在桑梓,不覺喋喋言至此。方今羯盧在疆場,九邊烽火正相望。丈夫倘有報國志,豈無衛霍足相方。況生勇略世莫當,萬石之弩不輕張,愿生善用其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