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把鏡圖四首 其三
竹風颯颯振瑯秈,
玉骨棱棱耐峭寒。
把鏡幾回頻拂拭,
愛他長共月團欒。
竹風颯颯振瑯秈,
玉骨棱棱耐峭寒。
把鏡幾回頻拂拭,
愛他長共月團欒。
竹林中風聲颯颯,吹動著竹子,美人如玉般的身軀瘦硬,能承受住這寒冷的天氣。她拿著鏡子多次頻繁地擦拭,喜愛鏡子能長久地和那團圓的月亮一樣。
颯颯:形容風吹竹子的聲音。
瑯秈:常指竹子。
棱棱:形容消瘦、瘦硬。
峭寒:料峭的寒冷,形容微寒。
團欒:指月圓貌。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一個相對寧靜的時期,詩人看到美人把鏡的畫面有感而發。也許當時正值明月當空,周圍有竹林環繞,詩人借此景此情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美人的品質和她對美好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意境優美,通過意象和動作描寫展現美人形象。在文學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
落日五湖上,獨行逢故人。有家如隔世,無物可通神。
索居濠水曲,歲月共悠悠。會面忽今日,憐君已白頭。關山來去路,風雨別離愁。溪上船催發,寒潮沒遠洲。
芙蓉仙掌座中低,后土宵光手可齊。閣道蹴云衣有瓣,蜀天漏雨石無泥。岐山過馬應聞鳳,陳寶停辀莫信雞。揚我大邦文物盛,題詩應近草堂西。
秋心游子獨,晚照終山分。淺浦懸魚影,微煙簇雁群。年光如落葉,長夢寄歸云。流水清無語,鐘聲何處村。
深淺生涯足,浮沉世念輕。莫貪鉤上餌,去作鼎中羹。
至交深契近吾前,莫為乾圜百慮煎。但且安身處卑下,觀其嬉逐樂周旋。
見禾山凝秀,禾水澄清,地靈境勝。天與珍奇,產凌霄峰頂。嫩葉森槍,輕塵飛雪,冠中州雙井。絕品家藏,武陵有客,清奇相稱。坐列群賢,手呈三昧,云逐甌圓,乳隨湯迸。珍重殷勤,念文園多病。毛孔生香,舌根回味,助苦吟幽興。兩腋風生,從教飛到,蓬萊仙境。
得歸三徑未全蕪,偶乞扁舟問五湖。客到可緣嵇喜在,主貧應避呂安無。江頭束楚憐終鮮,谷口遷鶯念友于。總為德星難便聚,望來搔首重踟躕。
一柱巍巍萬象超,切臺接斗見岧峣。命惟說用金為礪,天許姚擎玉作標。森列宸楓均湛露,夤緣野竹上青霄。文章變化成何似,更倚云霞看寫描。
愁極逢興運,根深有大年。曉峰精舍上,春水壽觴前。穩曳尚書履,光陪閬苑仙。功名卑馬援,矍鑠自堪憐。
萬里溫陵道,含情憶舊游。夢迷明月夜,人老白蘋秋。海闊休看雁,山深自倚樓。何時江路柳,重見木蘭舟。
度關情浩蕩,關樹似相迎。花謝胡桃結,雛飛鸚鵡鳴。汧聲晴入郭,隴色晚侵城。行役吾真勌,聊淹數日程。
隱淪海角遠憂虞,非繪終南捷徑圖。肯使頭顱閑里老,豈教脊骨悔中枯。啟期三樂今俱二,莊氏全生也近乎。才命相妨須自認,青山白水養真吾。
匹馬倦嘶風,蕭蕭逐轉蓬。地經兵亂后,歲盡客愁中。晚渡隨潮急,寒山舊驛空。可憐今夜月,相照宿江東。
莫向桃花又問津,只今已是武陵人。經旬芝術還歌枕,細雨林塘不住春。一入青山疏故舊,千秋素業在沉淪。湖邊似有漁舟路,急與秋風長綠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