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棹歌 其二 一曲
幔亭峰下泛仙船,
洞口瓊花鎖翠煙。
一自魏王歸絳闕,
至今哀怨嶺頭猿。
幔亭峰下泛仙船,
洞口瓊花鎖翠煙。
一自魏王歸絳闕,
至今哀怨嶺頭猿。
在幔亭峰下劃著如仙之船游覽,洞口的瓊花被翠煙籠罩。自從魏王回到天宮后,到如今嶺頭的猿猴還在哀怨啼叫。
幔亭峰:武夷山三十六峰之一。
泛:劃動,這里指劃船。
瓊花:傳說中的仙花。
鎖翠煙:被翠綠色的煙霧籠罩。
魏王:傳說中的仙人。
絳闕:指天宮。
《九曲棹歌》是朱熹游覽武夷山時所作。當時朱熹可能被武夷山的秀麗景色和神秘傳說所吸引,以棹歌的形式描繪了九曲溪沿途的景色和相關傳說。此曲圍繞幔亭峰和魏王的傳說展開,展現了當地的神話文化和自然風光。
這首詩以武夷山的傳說為題材,描繪了奇幻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仙人的追思和對仙境的向往。其在文學史上豐富了武夷文化的詩詞表達,展現了朱熹詩歌創作的多樣性。
著成鴻寶世稱奇,十載匡廬有夢思。忽爾贈余青玉案,蕭然如對白云姿。魚書但到那論晚,龍劍須逢自有時。俱道陳王饒麗藻,可能重贈仲宣詩。
淵明昔歸休,開歲才五十。我雖年近似,我道慚什百。兼金與尺璧,敢取儕瓦礫。緬焉動真想,迅往孰誘掖。庶幾歸田園,千載可同跡。
空谷春將賦,幽人獨可尋。風香紅藥近,鳥語綠蘿深。一笑緣巴調,三年學楚唫。童扶還杖策,隨意步華林。
一片停云咫尺中,似應秋水隔芙蓉。槎橫銀漢三千尺,桂鎖蟾宮第幾重。原色又添新雨潤,藻情還似遠山濃。多時謬藁勞收寄,免作人間醬瓿封。
癡頑老我百無成,呆讀嚴宵黃卷燈。惰散樗材天弗管,劬勞筋骨命皆曾。恥爭拍馬事多忤,未省娛神進失憑。迷執乖方終不改,依依自賞玉壺冰。
一年官路幾回修,差盡丁男到白頭。縱有不平猶實地,往來車馬莫深愁。
萬事浮云在目前,先生拂袖似神仙。馀留后祿宜諸子,分付高年屬老天。亦有邵窩容說講,曾無范契盡還田。滿腔樂地春如海,元愷中間第一賢。
元帝遺宮在石頭,年年長吏祀春秋。幾多整頓乾坤手,閒繞回廊看不休。
綠樹村邊白鷺沙,參差茆屋蜑人家。扁舟滿載清風去,何處笙歌賞杏花。
小郡雖無事,常時亦有勞。坐衙衫強著,判案筆須操。眼病因求假,身閑更覺高。何當長似此,歸去老蓬蒿。
云鶴無蹤春去遠,尋夢蘭階,星月朦朧見。何限秋魂千百剪,人生長愿為情騙。嫁與東風花未肯,一霎西風,飄淚成凄怨。似惜華年隨斷梗,蕓窗日夕思量遍。
負郭停驂路未賒,孤亭麈尾發煙霞。題詩坐聽千林雨,對酒先看九日花。寥落山中逢勝侶,風流江表見名家。知君佩有豐城劍,斗畔何人識物華。
艷色傾前席,高歌度遠楹。羞多時掩面,嬌重未成聲。淺按紅牙拍,輕和寶鈿箏。周郎知誤處,眾里最多情。
陌上東風初轉。暗黃猶淺。金鞭拂雪記章臺,是幾度、朱門掩。千縷柔絲迎面。吹笙人遠。妝樓妒冷繡簾垂,恐誤了、雙雙燕。
三徑雖荒松尚存,東川遺老識清門。秋香歲發庭前桂,霞氣朝升屋角暾。春雨丘園花結子,夜潮溝洫浪留痕。留停戶屨知多少?但說師嚴道并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