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社詠留春者并函寄復賦二首
社壇高詠集精藍,大塊青陽儼去驂。聞道沉酣劇河朔,只愁風雨送江南。
筵前旨放勾芒轄,嫁后寧燒玳瑁簪。轉眼城南桑樹下,更題少婦繞饑蠶。
西施石上老紅茵,賀監湖頭款綠蘋。去卜猶能啼故主,風光應亦戀吾人。
天涯一燕銜花轉,酒畔雙蛾對雨顰。并是斷繩千尺井,大家無計挽銀瓶。
社壇高詠集精藍,大塊青陽儼去驂。聞道沉酣劇河朔,只愁風雨送江南。
筵前旨放勾芒轄,嫁后寧燒玳瑁簪。轉眼城南桑樹下,更題少婦繞饑蠶。
西施石上老紅茵,賀監湖頭款綠蘋。去卜猶能啼故主,風光應亦戀吾人。
天涯一燕銜花轉,酒畔雙蛾對雨顰。并是斷繩千尺井,大家無計挽銀瓶。
詩社眾人在社壇高聲吟詩聚會于佛寺,春天仿佛正駕著車馬離去。聽說大家沉醉歡飲如河朔賓客,只擔心風雨送走了江南的春光。宴席上本想讓春神勾芒留下春光,可春光就像出嫁的女子,哪還顧得上燒玳瑁簪祈求。轉眼看到城南桑樹下,有少婦正為饑餓的蠶兒發愁。西施石上的紅花老去,賀監湖頭的綠蘋搖曳。離去的燕子還能對著舊主啼鳴,想來風光也該留戀我們。天涯一只燕子銜著花飛來飛去,酒席旁美人對著雨皺眉。這都像是斷了繩的千尺深井,大家都沒辦法挽留住銀瓶般的春光。
社壇: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場所,這里指詩社活動之地。
精藍:佛寺。
大塊:大自然。
青陽:春天。
驂:古代駕在車前兩側的馬,這里指春天如駕車離去。
河朔:古代泛指黃河以北地區,這里用“劇河朔”形容飲酒沉醉。
勾芒:古代神話中的春神。
玳瑁簪:用玳瑁制作的簪子,古時女子有燒玳瑁簪求子等習俗,這里表示想留住春光。
西施石:可能是傳說中與西施有關的石頭。
賀監湖:即鏡湖,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又號“秘書外監”,曾請求唐玄宗將鏡湖賜給他,后人稱鏡湖為賀監湖。
綠蘋:一種水生植物。
銀瓶:這里象征春光。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但從詩的內容來看,應是在春天將盡之時,詩人與詩社眾人聚會,有感于春光流逝而創作,反映出當時文人雅士聚會吟詩、感慨時光的生活情境。
這首詩主旨是惜春,突出特點是善用意象和典故,營造出獨特意境,情感細膩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時光的敏銳感知與詩意表達。
識面山陰道
論心德化堂
后來俱罪籍
歸去各吾鄉
晚歲欣同寓
平生謂可償
來遲三兩月
淚落幾多行
大江南去水茫茫,到日秋風為解裝。棲鳥漸閒人漸少,不知何處是家鄉。
白云無盡片帆飛,樽酒踟躕涴客衣。不為別離生感慨,故園今日尚能歸。
淡掃娥眉,輕盤螺髻,妝罷更涂黃。云母屏前,水精簾底,荷氣雜衣香。
晚來放艇波心去,獨自覓清涼。笑摘青蓮,故驚女伴,隔水打鴛鴦。
累世朱陳舊,
宦游多向鄞。
飛鳧觀政美,
展驥愈情親。
久草歸田賦,
欣迎入幕賓。
斯人忽千古,
望斷剡溪濱。
十畝園林入畫圖,山莊佳景足清娛。
鳴堪卜雨蛙棲樹,穴待穿墻雀伏雛。
溪闊鷗多翻疊浪,池深蚌老孕真珠。
年年作客勞車馬,借問塵寰勝此無。
莽莽羅浮別舊封,
將臺移筑武壇峰。
鄉心萬里懷金馬,
軍令三秋肅石龍。
洗太營邊錦傘收,
潘仙亭畔石船留。
一條丁水銅魚寨,
照見將軍仗鉞游。
翠水西流鐵艦通,
?州極目海云紅。
弓刀小駐元戎隊,
滿地秋蕪宋故宮。
金城秋柳碧毿毿,
久罷軍中捫虱談。
何日伏波酬大志,
更攜銅柱表交南。
英雄露本色,時時其鋒偏。排難別有為,遑計齊與燕。一將易一城,所全豈小然。齊止還其故,燕亦何曾捐。
雖然數行字,氣應壯千年。不有成功者,血燐斷郊煙。相絜試較量,兩者孰為賢。奇人好輕詆,侮吾魯仲連。城破不得生,何如未破死。嬴得身不辱,且了人臣事。先生代前籌,自籌豈過爾。亦復成人名,成功似不止。一舉兩得之,斯名天下士。正中忽出奇,腐儒那得此。
龍荒曠兮氣凄冽
剛風吹兮地欲裂
黃沙捲兮山出獵
人勇捷兮馬輕瞥
欲往游兮無尺鐵
我所思兮在邊域
有美人兮志投筆
廢苑荒臺楊柳生,曾將艷曲教傾城。畫衫鈿扇今誰在,無限西園坐客情。
樽前猶見古秦青,傳似韓娥舊典型。千載傷心事何限,長流哀怨入青冥。
過午曾云未肯開
暖寒村店竹初灰
蕭蕭林響棠梨戰
晚恐陽山有雨來
秋日同文館,云沉夕照光。
蛩吟階下草,螢照屋間梁。
臥月搜詩句,挑燈認藥囊。
夜闌獨衾枕,歸夢楚山長。
跨溪半里赤欄紅,
爭似澄波臥彩虹。
細雨縱堪留客棹,
生憎江上北來風。
希顏投老殢吟身,
華屋高資入劫塵。
喜見云山能動色,
崧邱僵臥太愁人。
奏罷弦歌暫息機,
清明時節午風微。
和平飯店人歡宴,
黃浦公園鳥自飛。
廿載重來尚有誤,
百年將半漸知非。
當前景物無邊好,
賣酒樓頭一解衣。
使君人物舊烏臺,
天聽雖高力挽回。
湖水欲平江為退,
秋田未旱雨朱來。
云隨黃鶴游何許,
風滿南樓亦快哉。
涼意入秋清可畫,
月巖知有桂花開。